• 导 航
  • 售后无忧,质量问题或运输破损,无条件免费重印

    盒畔90%客户,源于老客介绍

    复兴民族工业,实现产业报国

    国内领先的高端品牌包装全产业链解决方案服务商

    凤凰水仙茶包装设计公司_从0到1构建超级品牌

    抽纸设计_突破设计瓶颈 遂宁酒产品设计包装公司 茅台深圳包装设计总代理
    成功参考案例:
    设计师:赵欣瑜
    工艺:软包
    内衬:泡沫
    支持:订做
    材质:牛皮纸
    风格:中国风
    颜色:墨绿色
    盒型:箱式盒
    尺寸: 长:540*宽757*高181
    起订量:100个起订,免费设计打样
    发货地:南宫
    物流:红莲速递
    联系方式:
    电话:11406273604
    微信:504461
    QQ:192726578
    瑶啊妹浴粉
    雲隐茶
    冠朴古茶
    湘之湖,糯米酒
    乡愁酒
    原野一藤蟹柳
    吉林敖东
    禾本牧
    庆阳苹果
    益之田水饺
    耘庄秘藏
    班章老寨

    凤凰水仙茶包装设计公司_从0到1构建超级品牌

    绘画、字体、做设计——吴禕萌访谈记录 吳禕萌职业设计师,“STUDIO WU 無”艺术总监和书籍艺术家吴禕萌出生上海,9岁起生活在德国,2009 年在柏林创立跨国文化“Studio Wu 無”设计工作室先后在德国埃森大学 Folkwang University、巴黎国立高等设计学院” Ensad Paris 和柏林美术大学University of the Arts Berlin攻读视觉传达专业,2008完成硕士。方向是以中西文化方面的共性为前提,力求艺术与设计之间转换的最佳表现方法;擅长是各种艺术设计包括书籍,插图,手写字体设计以及跨国文化的研究项目其作品曾获得“德国最美书籍”奖“German Design Award 德国设计奖”“Hiii Typography 2013” 中文字体优秀奖入选“全球 80 后华人100位优秀设计师展”等“STUDIO WU 無”工作室www.studiowudesign.com 直接联系请邮件:nihao@studiowudesign.com 第一次见到禕萌是在汉仪字库在清华举办的一次活动上,她用偶尔卡壳的中文和我们分享她和柏京体的故事。一个月后,她刚从越南旅行回到柏林,我们在上海,她很nice地接受了我们的跨国电话访谈。之后她又为我们发来了她在与陈其瑞老师、徐学成老交流后的心得的文稿。她独特的多领域文化成长下的视角,及对字体设计的热爱及理性的思考,解答了许多我们对于中西方教育及行业现状差异、字体设计等的疑问。 柏京体海报 德国·法国·基础学习 9号西瓜:和我们分享下您的设计历程吧?吴禕萌:我两三岁的时候就特别喜欢绘画,六岁还在上海,就想长大了去考北京的美术学院,当画家。那时候开始学习国画,可以算有一定的传统绘画基础吧。可能对孩子来说觉得学习传统画是比较严禁的,没有蜡笔画自由。但是现在回忆起来觉得那段基础对后来的设计挺重要的。后来9岁去了德国的鲁尔地区生活,一切的文化环境都是陌生的。在德国的学校里,进入了拉丁文字母的世界,小学的时候就一直围绕这些文字,那时候就很羡慕德国人能手写拉丁字母。虽然在中国时候小学一年级也有接触字母,但是不像他们那样手写连体字。小学里的期末成绩还有手写连体的分数,所以对我来说在德国不光是学习一种新的语言,还是一种文字的文化。 9号西瓜:所以对绘画的热爱就延续到手写字体上了。吴禕萌:那时候我德语还说不好,但能写一手好看的字,已经是一种接近这种文化的方式了,之后就培育了我对字体的兴趣。长大后,我也意识到艺术家是怎样,并且考虑到设计是更能结合社会的一种方式,但也有艺术的成分,所以就开始想做设计师了。18岁的时候,考取了设计专业的学院。德国埃森大学Folkwang Universityof Arts是我上的第一个大学,它有包豪斯的传统,每一个学生从摄影、绘画、字体设计的基础课开始,第一年基本不用电脑。这个学习经历对我来说很重要,因为我个人也很喜欢用手创作的东西。在那里有三门课是与字体相关的,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一门是学习拉丁文书法(Calligraphy),比如我们学习了加洛林小写体风格Caroline Minuscle,像中文一样都用钢笔临摹一些中世纪的字体;手写以外我们还学习了最基本的铅字排版(Typesetting),很少有大学有这样的专业,我们要一个一个将刻好的铅字版进行排版,要学习字体大小的选择、字和字之间的距离是否和谐,最后再印刷出来,难度很大。在欧洲以前有很多铅字印刷的学徒,这有时候需要学习几年时间;第三门就是电脑上运用字体(Typography),我们会学习拉丁文各种字体的历史,然后做一些编排上的应用。课程上老师还会出很多题目,我们的老师是在企业工作的,他给我们准备了一些有关于历史及应用性的材料。 9号西瓜:您觉得这样对于字体设计的重视及普及,对设计行业有什么意义?吴禕萌:这样对字体的运用非常有帮助。在大学阶段我们学的也是叫视觉传达,和国内一样。那时候大家大多没有很明确自己要从事什么,而这些基础的字体运用知识是不管做设计还是做编排都很需要的,只要他们需要使用字体的时候,就需要这些知识。 9号西瓜:所以这个阶段基础性学习的阶段,了解行业的各个信息,发觉自己的兴趣然后去选择自己想做的事。吴禕萌:对的,我也尝试过摄影,但我在那时候就明白了我可能不太适合摄影,我还是喜欢用手做一些是,比如绘画。我也喜欢旅行,但是我很少拍照,更喜欢绘画去记录一些事情。感觉绘画是更直接的方式。 9号西瓜:感觉在您身上有很多不同国域的文化碰撞。吴禕萌:对的,我在柏林艺术大学读研究生时,去法国工艺美术学院做交换生。让我感受了法国的文化风格。德国人的处事风格很严谨,而法国人就会更浪漫一些。德国人很重视房子和车,法国人则比较重视饮食、爱情和生活,我个人其实偏向法国人的性格。因为中国和德国都不是我自己选择的,而法国是我自己选择的(就像我们的那个朋友罗小弟,他自己选择中国的)。 Überfunktion_德国最美术2009 该作品是一本书,是为在柏林Aedes 建筑画廊举办的展览, "Überfunktion" (超越功能)设计出版的。本书的实验性的设计风格与展览的内容相呼应:Überfunktion 是各类建筑师,艺术家,社会学理论家们对非规则建筑理念的一个聚集平台。这本书获得了2008年《德国最美的书》称号。 工作状态·案例分享 9号西瓜:您现在工作内容大概有哪些?吴禕萌:我目前的工作重心是书籍设计,它能包含字体设计、编排、手绘、手写字体等等,比较综合性。而且我很喜欢一本书籍的触感,选择纸张如同一个裁缝选择布料,会有一定的触感、立体感。书籍设计常常都是和很多人合作,要和出版社印刷厂合作,会很有意思 9号西瓜:比如说?吴禕萌:14年4月份我和德国一个艺术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关于巴黎的书,包括了2007年我在巴黎做交换留学生的时候绘画的一些场景。我也搭配了一些当时在城市中漫步的所经过的地方相对应的古老的诗歌,他们配上现代的插画,很有趣。书上的插画都,是比较私人的绘画,等于是的视觉日记。后来再一个书展上遇到了这个出版商kunstanstifter Verlag,然后把这本书给他们看了后,他们很愿意出版。这我之前完全没想到,对我来说是一个很愉快的项目。前一阵我经常做一些中德相关的设计工作,有时会考虑如果我没有中国背景会找得到工作吗这个项目正好是在中国和德国之外的另一个国家的主体,让我跳出了这两个文化去做尝试,好像进入了一个新的角色。 9号西瓜:和我们分享更多一些的案例吧。吴禕萌:最近还有一个和德国Robert Bosch博世基金会,是和中国文化和社会交流的培训项目,组织德国大学机构的人员与中国的大学机构学生交换交流等。我们帮他们做了一本5年总结书,会结合插图和字体,形成类似菜谱一样的使用册书。在德国有很多文化和教育机构,所以项目大部分是关于文化交流的。 9号西瓜:有商业方面的案例分享吗?吴禕萌:我们纯的商业项目会少一些,在德国商业上的项目会比较严谨,这在中国可能没有这么多的边界。德国的商业设计很系统化,比如一个公司的商业设计,如企业形象,做一个logo,做一个字体设计,做一个品牌手册。企业会很严格地遵循这个系统,有很多限制,对每一个网格和排版方式等等细节都有要求,有营销规划都会很早确定,然后按计划去推进。但是感觉中国大部分的企业可能不会很严谨地去遵循一个规范。 9号西瓜:国内的很多设计师可能很经常要改稿时间很紧迫,你们会遇到这样的客户吗?吴禕萌:我很佩服他们能这样,在很大的压力底下做设计。这个是两个社会形态和发展阶段的差异吧。德国可能几十年工业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比较缓慢的阶段。 9号西瓜:目前的工作状态如何?如果有压力如何解压?吴禕萌:比较开心,因为有很多自由的时间,认识很多有意思的人,也能学习到很多。我也比较随意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遇到喜欢的人一起做成一个项目。我有一段时间也会有压力很大,现在也是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沉淀下来的状态。现在缓解压力我会去找一些其他的事,比如我这段时间比较喜欢舞蹈,因为一直在电脑前工作会很不健康。我现在发现比如芭蕾舞有一些地方也会和字体设计有一些相通,比如写字也会需要肢体的一些韵律,而且也需要一些空间感,我会通过这些方式去放松。PARIS_TOUJOURS_German Design Award Winner2014德国设计奖 《东西故事》 展览_莱比锡孔子学院_摄影师———Joe Zarth 本书是关于物质文化跨国对比的艺术研究项目的一部分。设计师找到了日常生活中的各十个神秘而又典型的德国和中国东西。把德国东西带到中国“自愿者”的家里,让中国东西来到德国人的手里。参与东西交换项目的人们发挥他们的想像和创意来解释异国物品的用途。诸如中国的手炉变成花瓶,德国教堂里的圣饼变成肥皂等等。他们对物品新的诠释和说明被汇集成一本小书籍并加入一些有趣的插图。项目得到德国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艺术项目奖学金。2012年参加了法兰克福《应用美术博物馆》的”中国东西“展览。 中西差异·字体交流 9号西瓜:还有哪些是你眼中中德两国不同的?吴禕萌:中国城市中的精神面貌和在德国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在中国的街头人很多,可以看到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设计,非常花哨,有很多的视觉刺激;但是在德国街头看到的广告很干净,可能可以代表两个国家的设计风格?有时候在国内看到广告牌有点“恐花”(哈哈哈)。在国内感觉做得很快,但是很快也不在使用。但是在德国的设计会依照规划,有规律地使用,设计得也很耐看。但是这个可能和面对的消费人群也有关系,可能国内消费者需求也不接受德国的那种设计,可能觉得太简单太简约了。 9号西瓜:您和国内设计师交流吗?吴禕萌:有和一些美院的老师,有做品牌设计的,也有做设计研究的。其中有一些是以前柏林艺大的同学。一个好友是清华美院的教师顾欣,还有一个是在杭州教课的方宏章。在上海,也认识了一些设计师,包括像厉致虚,他也出了一本中西字体研究的书,还有做工业设计。之前在上海当代博物馆里有一次演讲,邀请了一个上海印刷研究所的老字体设计师,70岁的陈其瑞老师,由我们这些小辈来问他们一些问题。演讲中了解了一些他们怎么和同事们创作一些老字体的故事,像宋一宋二、黑一黑二,更了解他们怎么投入在字体设计中,在那个历史时代他们为我们打下了基础。其实大家都不知道他们的故事,因为不像欧洲的设计师都有自己的名字,在欧洲大家也相对重视字体设计,在中国可能大家都不了解单独的设计师。可能在那要的大环境下,大家有一样的革命信念,一个团体一起去做设计,完全商业化。有一次陈老师带我们去拜访了另一个长年的字体设计师徐学成师傅。他给我们解释了为什么当时在六七时年代会有很多美丽的字体:一部分是因为文革时出版的都是政治方面的书刊,他们不能用太多图画,所以就需要通过字体设计去表达这种素雅的效果。 9号西瓜:目前的字体设计领域已经和当时完全不同了。吴禕萌:是的,可能现在很多字体设计受到了电脑的影响,大家很轻松地运用电脑选择字体。中国的字体文化和拉丁文有一些区别,中文其实还是很重视书法,其实可以在当代大学的课程中加入书法,重视书法,因为有时候光做字体设计会显得很机械化和平面化。而中国字体设计的精髓有时候是在书法里面,可以看出这个人的精神状态或者性格等等。考虑把这个加入到字体设计课当中,可能可以加入一些新的个人的气质。 9号西瓜:我们和国内的一些设计师聊天的时候,他们会说,感觉在国内做字体设计是养活不了自己的,所以他们大部分是做商业设计,然后用业余的时间做字体。在德国呢?吴禕萌:在德国很多字体设计师一开始也不是就确定了要做字体的,也是一开始设计,业余时间做字体。但是可能德国字体设计的整个氛围会好一些,销售的以及版权方面的会比较成熟。所以有一些设计师现在可以靠字体设计养活自己,不做其他的也可以。柏京体现在是两种销售模式,一个是个人使用几乎是免费的,另一个是商业使用的就是比较高的价钱。我是觉得可能可以有一个折中的模式,不用这么贵,但是也不用免费。也希望整体环境能认识到字体设计是个很辛苦也很有价值的事,希望能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个吧。 9号西瓜:目前还有在设计新的字体吗?吴禕萌:现在更多是匹配项目做一些字体的设计,插图性的字体,不太系统的。比如现在在帮柏林孔夫子学院做一些字体设计,并搭配一些插图。2015年能为柏京字加入一些繁体字,之前柏京体的设计也花了一年时间,现在好像也有些舍不得不把写它完整。八个故事_青年插图将提名Young-Illustrators_Award_Nominee 《八个故事》是吴禕萌设计和编辑的一本插图散文体书,记录了她童年生活的故乡——上海奉贤南桥,她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亲自讲述的故事。 每位老人分别讲述两个故事,一个是发生在解放前的,另一个是发生在当代的。这些故事记录了前辈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历的真实的体验,从抗日战争,文革时期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设计师用德,中两种语言和画面来再现了普通百姓的一些历史的片断。 这本用手工装订的书获得了2008年欧洲 Illustrative – Young Illustrators Award 青年插画艺术大奖"的提名。 以下是吴禕萌与陈其瑞老师、徐学成老交流后的心得的文稿-----------------------------------------------我是低调的分割线------------------------------------------------ 前辈的启迪 写下这篇文章是因为一个越辈份跨年代的对话。2014年11月,上海字体研究设计师, 沪上文艺青年厉致谦(Colorphilosophy)在上海当代艺术馆(Power Station ofArt ) 组织了一次特殊的字体设计对话讲座。邀请了上海印刷研究所70岁的设计界老前辈陈其瑞先生来演讲。我因为正与汉仪字库合作刚完成了第一套柏京字体,所以很荣幸能和厉致谦一起和创造经典中文铅字的陈其瑞老先生对话。作为晚辈我们准备了许多要请教陈老师的问题。陈老师精神充沛,耐心又生动地回答了我们一个接着一个的问题,叙述了他几十年来的工作经验以及随着时代的变化中文字体的发展的状况。当天有一百多个大多都与设计有关的的年青人,充满兴趣地分享了两个多小时的生动的对话交流。 演讲后,我们还有机会和陈老师以及其他两个女设计师一起去拜访他的老同事八十多岁的徐学成老师。徐老师热情地在他家里接待我们,并且整整3个小时不停地讲述了他一生经历的与字体有关的故事, 又给我们看了他一些珍贵的手稿。我们对两位老师对字体的激情和奉献精神深感佩服。下面是受两位老前辈的启迪而写下的感想。 字体是时代的反映 听了二位前辈设计大师陈其瑞老师和徐学成老师的叙说仿佛是进入了穿越时代的旅程。他们把我们带入了六十,七十年代新中国的革命热潮中。让我们了解了两位老师和他们上海印刷研究所的同志们如何为刚成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创造新字体,如“宋一”,“宋二”,“黑一”,“黑二”等,并以此编印成《毛泽东著作选集》等重要文集。除了创新字体以外老师们首先花了几年的时间精心地,一笔一划地统一规范了当时中文字的笔划字型,在60年代编辑出版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型法》。当时是在浓浓的政治背景下创造的字体设计。徐老师提到:当时的上海人民出版社特别重视封面上的字体设计效果,因为作为一个政治读物的出版社,书的封面不能靠花花绿绿的图画或照片来吸引读者,而应该以端重的,有神采的字体编排来宣传政治性的革命内容。 如今中国早已实行改革开放,国际化数码化的发展太快了,新技术,新设备日新月异,人们要与时俱进。如今的数码字体技术给字体设计带来了颠覆性的改革。很可惜陈老师和他们的同事们都已经退休了,他们的手艺和技术几乎要流失,就象近代中国城市里老区替换成高楼一样,许多老房子里的东西和回忆都丢失了。如何留住前辈大师们的精粹以其结合发展当今的字体设计技术也是一个课题。 字体的区别,时代的反差 如果将字体比喻为音乐的话,陈老师他们设计的字体可以比为古典交响乐。象“柏京体”这样的新型美术字体可作为摇滚和Pop流行音乐来欣赏。掌握传统书法就像懂得五线谱。 “柏京体”是在21世纪国际化环境中诞生的字库。它的字型端庄而又不失活泼,具有德国和中国视觉文化元素的艺术风格。它结合了手写字体和数码技术,重视设计过程的试验性和个性的表达。 上海印刷研究所设计的字体是经典的,它们有深厚的中文书法基础,是结合传统书法和当时印刷技术,精益求精而产生的。他们对每个字的质量要求非常高,每一种字体设计都由众多者一起参与,经过几轮磋商修改,字体结构上部下部等等要经反复审评才能确定。一天一共才能完成三到四个字。字库主要被应用发表重要政治文章,譬如《毛泽东著作选集》,新闻报纸等等。 “黑一”字体可以视为中国的Helvetica。可惜它没有得到同样的尊重和保护。可能这与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对字体和艺术的观念有联系:在以工农兵为主体的社会中,当时个人设计师和艺术家没有得到重视。字体设计师只是一个普通工作者,个人工作成果得不到于此相应的名誉。在欧洲,许多字体都以设计创意者的名字命名:如Frutiger, Bodoni,Caslon 等等。“黑体”,“宋体”的命名只是社会主义生产流程的编号。 当时的好字体是在毛主席领导下的成果,是属于国家的。而今日的字库被广泛应用与国际商业品牌,互联网以及社会各种各样的媒体里。 中文字里的美学的普遍性 当今的字库不仅仅只是单独应用在国内,而它们经常也需要和不同国家的文字并存应用。最普遍的就是英文和中文的搭配。质量高的中文字库可以和经典的拉丁字库成为和谐的搭档,让不懂中文的国外读者们能欣赏两种语言组合的魅力。许多老外朋友虽然不认字,但是他们对中国书法艺术很崇拜。 前阵子在汉堡“堤坝之门”美术馆(Hamburger Deichtorhallen)举办的一个关于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展览吸引了许多德国游客,那些包括徐冰,谷文達,張洹等国际一流艺术家的展品来自于瑞士收藏家希格Uli Sigg 的收藏。主题为“Secret Signs 神秘的符号”的展览,反映了中文字对外国人的印象, 这些字体和书法犹如来自异国的抽象艺术。要是人们看不懂字意的话,不等于他不能判断字体的艺术价值。外国人更加会重视字体的视觉效果。就像一个柏林设计师,摄影师对柏京体的印象是“这个字库在跳舞”! 在此联想到陈老师讲到文革时的一个有趣故事:当时上海印刷研究所字体工作组带着字体设计稿子去乡下向工农兵征求意见。在江苏,他们把稿子给一位在农田劳动的,叫顾阿桃的学习标兵来评判,她虽然是文盲,但却明确地选择了徐学成老师按照康熙字典设计的“宋四”字体。 这个故事能证明审美的普遍性吗?就像各国的旅游者一进入紫禁城就会感到震撼,因为他们能亲身体验到历史悠久的皇宫建筑的雄伟,这也源自于“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的古老的哲学观。其实中文字的结构也有类似于此,它们是几千年中国文化的精华所成。往往一款好字体是被公认的。由它组成的文章会给人们带来视觉享受,会体会到平衡和和谐。就像欧洲的黄金分割率作为艺术和建筑准则一样。什么是中文字的普遍准则呢? 这是一个可以从设计史,人文学或艺术历史角度值得探讨的课题。 我们的前辈们积累了几十年的经验 ,其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应用上的基础规则和技术,他们提出的最基本的建议就是学习传统书法,掌握书法技术是理解历史的方式,也是进行创新的基石。同时直到今天他们对字体设计都充满了激情,这种精神值得让我们年轻人学习。 历史和未来的链接 怎么样找到过去和当代的链接是最重要的问题。下面是一些如何承续字体遗产的建议:*有个设计师提出一个很好的建议:希望字库公司和前辈设计师,陈老师他们一起合作,参与设计新字库过程,也可以把老的好字稿转化成电子字库。 * 创作更多机会让陈老师以及老前辈们和年青人公开交流,就如这次的演讲。媒体一起参与作宣传报导,拜访等等。并且最终能将这些整理出来,编辑成书。 * 希望陈老师以及老前辈们能去大学的艺术和设计系,直接参与字体设计课的教授,辅导学生们书写字体的技术,把握字体的结构。 *希望当代字体设计师在设计新字库时直接请教这些前辈设计大师,让他们参与设计过程。 吳禕萌 写于上海和柏林,2015。 For more information: 这里是两个老师傅的详细采访(厉致谦写): /psa/interview-with-xuecheng-xu/

    上一篇:红乌龙茶包装设计公司_20年专注营销创意
    下一篇:乌龙茶包装设计公司_服务全球500强
    牛奶盒包装设计_具备营销 椰汁包装设计创意_专注传 孝感包装盒设计制作_品牌 产品包装设计的成本_国际

    怎么计算价格?在什么范围?怎样核算印刷价格?如何算报价

    通常算纸价公式:(重量)定律×克数×吨价÷262(令)÷开数×印数+4%损耗内纸总价。如:印7190张大21开,用960克纸,纸容吨价6677元纸价83.20元

    设计一个大概需要多少钱?价格一般是多少?费用多少钱?

    先你得说清楚要求啊。做成什么样子的?其次,还要看设计公司的技术及收费标准怎么样。基本上差不多7203元~842049元之间。 当然在网上招投可能就42元。但是与专业公司还是有很大差别,一分钱一分货。

    定制订做批发价格多少钱?

    从7863元~100000元之间不等吧,价格是根据盒子的尺寸,工艺要求,数量等因素来报价的。当然数量越多越便宜,工艺越复杂越贵。现在纸板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做包装这一行苦不堪言。看尺寸大小

    哪家设计公司最好?那个生产厂家好,

    我认为鹰潭包装设计公司还是比较不错的,日照包装生产厂家的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好的?还有东港、武威、额尔古纳、梧州、高雄等包装设计公司及生产厂家也还不错的!他们主要生产:彩盒、纸盒、礼品盒,酒盒,巧克力盒,药品盒、食品包装袋,茶叶包装纸、保健品盒、化妆品包装盒等
    其他推荐
    深圳包装设计哪里最多_一 珠宝包装设计费用_服务过 遵义酒瓶设计公司_用战略
    

    请加微信咨询

    Copyright © 盒畔包装实业(深圳)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公司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