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酒包装设计师_竞争力品牌打造
前言:通过上周的实验,经过一周的观察,大家一致采用无声的途径、温和非暴力的方式,静悄悄地建议我们“9号吐槽”栏目还是不应该走向“自说自话”模式。但是不信不信,叔叔我们不信! 大家在糟心什么呢? 继续上周的“糟心”话题,本周在微信上一个地域型的创意组,默默地潜水观察,仅仅一周就已经出现了不下七次求贤的信息,下到设计实习生上到设计总监,都难觅行踪,大家伙大肆感慨现在设计行业留人难、招人更难。可近年来随着大学的扩招,每年涌入社会的毕业生愈发地多。而且互联网、多媒体行业的兴起,设计公司所需要的人才也更加包容繁杂,很多非专业学生也有机会能涉足于此。可为什么呢?你的公司也一年四季都在招人吗?所以人都哪儿去了呢?也可继续聊聊吧~这周大家糟心的、烦忧的、思考的、觉悟的……everything! 是不是遇到瓶颈期了呢? 所以人都哪儿去了呢?你曾经年轻,刚毕业之时,薪水不足以支付房租饭款水电费呢,迫于生存压力纷纷转行?是年岁增长父母渴求该先准备成家生子了呢?还是找到更有兴趣的活法?根据Goodmor宁整理的“设计师六大瓶颈期”,分为以下:毕业迷茫期:刚毕业,面对工作和生存压力,感觉无从下手。一年局限期:正式工作1年半,被能力,眼界和环境敏感度所限制,看不清自己。三年突破期:正式工作3年,创作枯竭,思考该何去何从。五年思考期:是否能继续设计这条路,还是换个行业重新出发。八年重塑期:重塑自己。十年稳定期:着眼现实,放眼未来。那大家现在是处在什么样的阶段呢?是否感到茫然无措,前途不明?曾突破这些瓶颈的设计师们,在当时是如何发现解救之法呢?甚至有些设计师决定创业之后,是否为了工资能按时发放感到忧愁,也曾在深夜痛哭过? 大家就随便聊聊吧! 每次到各个城市同许多设计老师聊天时,当说起另一个设计老师时,他们总会哈哈大笑,说:“对!我认识!这是我网友~” 我作为一个善于交网友的小资深网民,在网络上认识了很多好朋友,都毫无利益挂钩地深聊过,这也是网络和交际的纯粹魅力,大家就聊聊吧。最后附上三个月前“9号吐槽”曾问过大家“设计是否可以做一辈子?”在评论里出现了很暖心的话,在这个需要坚持的道路上,愿大家都能保持热情。PS:如果网站可以拟人化,在9友们心目中,应该是属于什么样呢? 高冷而拥有清澈目光的少年郎?戴着眼镜的微发量啤酒肚大叔?调皮娇俏的冷幽默少女?还是永远活在叛逆期的冷艳“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