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南春酒包装设计师_成本省50%
设计师是新文化的创造者与传播者——周曙 终于在猴年新年来临之前发布到了南京的专访。南京又是一个底蕴独特的城市,滋养着一群有趣又各有风格的设计师。首先见面的这位是南京平面设计师联盟主席周曙老师,周老师很低调,再三要求只可简介“再设计创始人”,其他“17年广告创意职业经历,先后服务过北京视新广告、奥美(北京)广告,从事过品牌策划、平面设计、广告摄影、文案、创意指导的多职工作,对品牌策略、广告创意、艺术装帧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统统不能说,好吧,只好依他了~ 周曙 再设计创始人 关于一路走来 9号西瓜:和大家分享下您的求学和从业经历?周曙:大学时我学的是装璜专业,毕业之后在国企做了半年的室内设计,辞职后干了十五年的广告。广告属于综合学科,与纯粹的设计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我在广告公司打的杂工也很多,刚开始我什么也不会,能干的活儿就是还能写点东西,所以一开始我做文案,后来从事过摄影、创意指导,两年前回归到设计。个人觉得最难做的是设计,设计的语言和广告创意的语言不同,它有自己独特方式与逻辑。虽然我不是一个天生适合做设计的人,但我对设计的兴趣与日俱增。以前我累积的经验看似与设计没有关系,但实际上为我从事设计做了很多准备,这些准备让我有了不同看待设计的角度,包括在行业内经常谈论的学术与商业之间的调和与平衡,包括设计的方向、目的以及如何表达信息,我个人觉得从事广告的经验对于我做设计有很大的帮助。关于设计、艺术、商业,设计的价值,和产品设计9号西瓜:您是怎样看待设计与商业的关系呢?周曙:现代设计主要是为商业服务的,设计的本质是发现美:功能的美、形式的美、心智的美、应用体验的美。设计给我们带来的巨大价值,不是设计本身的价值,而是设计所带来的应用价值,这就是用设计推动商业,用设计提升商业价值。反过来,好的商业项目也会推动更好的设计作品,不同的商业需求让设计产生无限可能。而设计与商业在我看来是没有矛盾的,所谓的矛盾是商业中的习惯审美和设计师的创新审美没有达成共识,前提是设计师要有足够的学识和可信力。设计师最终的目的是要学会以一个消费者的身份去认知设计。因为设计师服务于社会,阅读者不一定都是审美专家,但是你的设计要能够过审美这一关。你所要表达的设计信息需要用最有效、最令人愉悦和最美好的方式让他们记忆深刻。这是设计在商业上功能的表现,不代表设计在商业上一定要做绝对的价值转换。设计有可能给一个产品或是一个项目带来几个亿的商业价值,有的设计可能没法带来这种短暂功利上的价值,但它可能能够给人的生活方式带来一种全新的变革或是观念上的转变,那么这样的价值就不能简单用商业价值来衡量,设计本身是相对独立的,可以接受批评但不接受干扰。在商业设计中我有一个观点:我们所有人都会认定设计是一种生产力,我们恰恰没有意识到的是设计师是新文化的创造者与传播者。9号西瓜:您认为产品设计更能体现这点吗?周曙:产品设计更能够体现设计和商业的关系,日本无印良品的设计从早期的佐藤晃一到现在的原研哉,恰恰反映了设计和商业的关系,无印良品在中国超过100家商业店,中国人每年毫无保留的贡献了400多亿的消费,这个消费就是设计转化的商业价值,当然这里面还要关注品牌的贡献。我们有时候得意中国制造的威力,其实都谈不上,设备、技术、知识产权都是别人的,我们充其量是中国代工。知识产权保护及品牌意识是中国设计人的痛点,这个不前置,商业是没有秩序的。9号西瓜:从这个层面上看设计作品与艺术作品还是有很本质的相通部分的?周曙:当然有相通的部分,两者同样需要发现美,需要观点,只是语言表达方式有区别。有很多设计师并不是学艺术出身的,他们对设计的感觉把握却非常好,可以说设计和艺术都需要天份,设计和艺术创作都需要通过观察、大量阅读、对不同学科门类的认知、平行专业的了解、消费洞察甚至个人素质等等这些综合的要素,不仅仅只是美术上的东西。9号西瓜:很多人在思考设计本身的价值,有很多人认为设计需要策略先行。周曙:这种现象的造成是源自于大陆设计市场对设计的认知不够,他们认为在整个商业体系中策略比设计重要,认为没有策略就没有后面的设计。我个人也从事过策略,个人觉得要看什么项目,在什么阶段,品牌成熟度如何。策略有品牌策略、价格策略、产品策略、推广策略、销售策略、公关策略等等,策略不是在设计的每一个阶段都要介入,但设计师必须懂得设计的策略。设计有时候是以小博大,很多人往往认识不到设计以小博大的价值。前面我说过,设计的价值分两种:一是要推动商业上的成功,二是推动新的启发与思考;一个好的设计思维本身就是一个好的策略。我们设计师的薪水和设计的收费,包括社会、政府对本土设计师的尊重和认知都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当然,我们的设计师群体本身也需要反省。听说南方有人弄了个猪八戒网,设计一个logo可以50块搞定,呵呵吧! 关于公司及经营管理9号西瓜:您的公司有涉及哪些方面的业务?周曙:还是专注于提供平面设计服务,包括品牌形象、包装、书籍装帧等等。我们公司的优势是我们有一个装帧工厂,可以实现设计上的想法,同时工厂是对设计师敞开的,可以协助设计师们完成甚至优化他们的想法,在实现设计师想法的过程中,我也在学习,他们的想法与智慧让我反思自己的设计。除此之外我们还在构建一个产品品牌,叫“AGAIN”,目前在做设计储备。为什么叫“AGAIN”,我将“AGAIN”理解为“重置”或是“复兴。作为华人设计师来说,一定要找到我们自己的文化资源,做自己的设计。我们必须从传统中转化才能发现勃勃生机,没有人反对全球化,时尚和流行不是靠预见,而是靠转化。设计一定要抓住本质的部分。所谓本质是我们在设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最宝贵、令人感动或是即将消失的部分,这是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抓住的东西,这也是我对好设计的一个标准。9号西瓜:在公司设计的几个业务模块中您更专注于哪一方面的工作呢?周曙:我比较平衡,我并没有刻意将它们分成几个板块切断的看待它们,它们一定是一体化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各方面都能了解,能够承上启下,也能够丰富自己。9号西瓜:您在管理者这个角色上是否遇到过什么困惑呢?周曙:工厂需要管理,那是有标准的。设计公司没有什么行政管理,相对比较宽松自由,把设计管理做好就是最高级别的管理。9号西瓜:大部分的商业客户是否能接受小型规模的设计公司呢?周曙:客户不是傻瓜,他们知道自己的诉求,现在信息也很发达,大家都很透明,客户会根据自己的工作量选择不同规模的公司。9号西瓜:作为服务型设计公司,为客户做商业设计时,该如何结合自己的坚持呢?周曙:不是所有的客户都能成为你的客户,你也不可能为所有的客户服务,每个人都有长短处。我们要想明白什么样的客户适合自己,自己适合做什么样的项目,什么项目值得我们挑战。在这过程中我们要寻找突破,也要学会积累,所以必须想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设计师去坚持自己的观点是要点资本的,看出发点吧!9号西瓜:您选择项目会有倾向性吗?周曙:我的倾向性第一就是客户认可我的想法,至少我们的想法差别不会太大。第二点是客户对接人要有决定权,我没有时间去逐层沟通。如果这两点客户都能够做到,我在项目时间上会投入更多。9号西瓜:现在的客户与以前相比是否有什么改变呢?周曙:变化很大,结构上的变化,这是经济结构变化造成的。观点上也在逐步变化,更关注设计给商业带来的价值。关于南京9号西瓜:南京距离上海很近,是否会遇到人才流失的情况呢?周曙:每个人发展的空间半径都是不一样的,首先设计师喜欢不喜欢这个城市,是否喜欢这个城市的氛围与人文,这决定了他是否会留在这个城市生活工作。我认识的南京设计师都很厉害啊,曹方和赵清两位老师都是前辈,两人都是AGI成员,书籍设计师我知道的有速泰熙、卢浩、朱赢椿、潘焰荣、周伟伟、曲闵民,他们都获过世界最美的书或中国最美的书奖;我们南京平面设计联盟的设计师也很厉害,时澄、王滨、薛冰焰、庞蕾等都在国际上获得过大奖,最近何方完成了亚投行的品牌形象设计,这些都是南京设计界的骄傲。南京的商业比不上上海,但设计氛围很好。9号西瓜:这个城市是否有比较独特的土壤能够孕育出一些比较有独特风格韵味的设计语言呢?周曙:多关注南京这个城市,多关注南京的设计师就能感受到别样的韵味。关于互联网时代下的设计观9号西瓜: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您是否会考虑在设计上做一些调整呢?周曙:整个社会在互联网碎片化信息的刺激下,我们的审美经验在快速失效。时代一直在发展并不代表文明在进步,没有人能够拒绝全球化,大家能够感受到互联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设计师并不一定要站在时代的最前端才能创造前瞻的设计作品。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把我们看到的人和事物切成碎片,你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互联网给了我们很多及时的信息和数据,这只能是一种信息获取渠道,而不是自我文化修复的渠道。文化和历史才是我们最大的资源,互联网只是工具,它不会影响我对设计的看法。9号西瓜:您公司是否有90后年轻设计师呢?他们能够接受您的设计观点吗?周曙:我觉得大家要保留自己的观点,不要特别因为我的想法改变他们自己的想法。但观点的保留必须有一个主旋律,不同人对设计的认知与追求都有自己的优势,不要太去排斥这些,90后00后对很多事物的想法肯定有和我们不一样的地方,有许多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9号西瓜:您觉得新一辈的设计师与老一辈设计师相比有什么区别吗?周曙:最大的区别不在设计本身,而是社会生存环境商业环境带来的区别。新一辈的设计师接受新事物能力比老一辈强,而老一辈的坚持和沉淀是不可复制的。给新人说的话9号西瓜:您有什么建议给新人设计师呢?周曙:我个人觉得这些建议都是无效的,他们有自己的主张。就像当年我刚毕业时一样,老师说的那些我并不明白,他们需要自己去经历这个阶段,需要在这个领域中修行一段时间。找找感觉,才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向。设计师开始设计其实是设计的最后一个阶段,需要前置的东西太多,要学会用文本的方式总结,每个阶段的设计笔记与心得对于设计师来说是重要的文献。设计师要懂得自我设计管理,我们必须注重质的突破,而不是量的贡献。9号西瓜:您毕业时是怎么度过那个阶段的呢?周曙:痛并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