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烧房酒包装设计公司_德国本土团队
水到渠成的设计——高书凡 简介高書凡Van:WINDBRAND先风品牌顾问 联合创始人 策略总监郑州市平面艺术设计协会 副会长CCII首都企业形象研究会 全权会员家居生活品牌 平衡生活balancelife 联合创始人-施瑞宝- -豫味坊食品- -中报文化- -饭点儿- -驳船码头- -轩煌万家- -陆羽茶- -双鱼食品- -say yes- /水到渠成的设计/9号西瓜:说说与设计缘分的启蒙吧。高书凡:设计师大多是天生的。我一直认为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设计,除了要有设计天分,还要有坚持做这个行业的恒心,因为做设计并不是一个能让你迅速赚到很多财富的行业。家里祖辈都对写字画画有一些积累,小时候受我父亲的影响很大。记得学前班时我画了一幅向日葵,老师很吃惊,还拿去给别的老师看。父亲发现我这个特长之后就开始着重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小时候为了激励我画画,他出差时就会和我说:“你每画一张画,我就奖励你。”一直到现在我都很感激父亲因材施教。他在单位里也是做跟写字画画相关的工作,有时候需要用厚卡纸刻字,有的是书法字,有的是数字。那时我就会帮他去刻,他会跟我说“这个怎么刻”、“有些字中间要怎么留一些,字才不会掉”。再后来中学时期画画或者写字拿过一些国内外的奖项就更增加了学习艺术方向的信心。很多老师、邻居长辈们认为我以后肯定会做和美术相关的工作。与设计结缘也就是水到渠成,没有意外。9号西瓜:是否感觉到设计和绘画不太一样? 高书凡:没有非常明显的感觉。小时候亲戚邻居谁家开了杂货店、饭馆或者旅馆,就会来找我写招牌,这种感觉就像我从小就开始接触这种“泛设计”,很自然就走到今天。-小时候照片- (1982年元旦全家福(第一排右)) (五岁留念(右))/初生牛犊与工作室/9号西瓜:毕业后,有考虑留在北京吗,还是就直接回郑州了?高书凡:一毕业就回了郑州。因为父母不想让我离家太远,让回来就回来了。先在一个事业单位上了一年班,当时觉得工作缺少趣味。应该04年吧,就离职自己做了设计工作室。我开工作室之前没有任何经验。除了上学时在北京一家广告公司实习了一段时间。不过我的设计工作室在郑州还算属于比较早的,当时一个标志加一点应用就能收到一万多块钱。做了一年后,感觉自己的经验还不够丰富,想出去多学习一些,就去了上海。9号西瓜:在上海有怎样的经历呢?高书凡:在上海总共待过两个公司,一个是吴德江老师的公司,吴老师属于上海较早做品牌策略设计的,服务过很多国内外的大品牌。很荣幸到上海能到他公司工作,从设计概念到设计策略,接触很多,也了解到很多。在那上班生活很规律,每天我都第一个到公司,固定时间上下班,晚上公司从来不加班。在那工作期间养成了一些比较好的工作习惯。再后来就到了柯力老师那,当时他对所有的工作细节要求特别严格,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那都是一种收获,挺好。9号西瓜:回想起来,整段时间在专业上的工作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高书凡:跟我自己当初脑袋一热就去做个工作室相比的话,在上海收获最大的就是掌握了设计公司全部的流程,他们都很专业,所有的方方面面都经历了一遍。-281公里- -国华食品- -祯泰- -渔甲一方- /郑州客户与变化/9号西瓜:那从上海回到郑州有什么不适应的地方吗? 高书凡:除了郑州设计收费没有上海高,其他没有不适应。9号西瓜:那客户上来说呢? 高书凡:好像有人说过:“如果一个设计师能做到让客户请你喝咖啡,就能成为一个成功的设计师了。”在我的印象中,每次和客户沟通交流,客户对我们都非常尊重。这个可能是基于我们对每一个项目、每一次设计都非常用心,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客户”。客户跟上海或者跟其他城市的,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因为在上海接到的项目也不只是上海本地的,也有上海周边,长三角以及全国其他省市的。9号西瓜:他们对于品牌或者设计的了解,或者说对它的意识的成熟度会有什么差异吗?高书凡:没有感觉到明显差异。可能我07年初回来的时候正好赶上了内地城市对知识产权、对品牌设计的一种认识程度的提高,或者说在企业竞争层面,迫使客户自己主动寻找提升品牌竞争力的方法;国家也在引导,对企业普及这方面的知识。9号西瓜:那纵向比较,就本地的客户那时对设计要求和现在而言呢? 高书凡:他们就像设计公司一样不停地发展和完善。像我们公司刚开始主要做设计业务,后来品牌命名业务做多了,渐渐承接到品牌前端的策略规划,这几年也在做品牌(企业)文化的梳理创建,国内的大部分企业过去对这一块缺失比较多。我们在持续做精一个领域的同时也在考虑为客户提供更多服务的可能,企业也在不停地完善,也会对品牌、设计、知识产权有更全面的认识。9号西瓜:您选择客户会有一些偏向性吗?或者说是倾向吗?高书凡:这个我们一直都有,不过行业性上没有过多的选择,是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变化,每一年都有一些差异。有时候大型工厂企业项目比较多,有时候餐饮类的项目比较多,也可能服装类的集中一些。但是我们一直在选择合适的客户,一是对设计价值的认可、对我们团队的认可,二是合作的细节条件、付费标准,这些我们是要求比较严格的。9号西瓜:与中小企业的合作有什么难关吗?高书凡:中小企业客户也有一部分。但他们不是设计方面出问题,而是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管理中出现一些其它的问题。导致这个项目可能设计的很出彩,结果没有执行出来也没有出街。这种事儿可能是小企业出现频率比较高的。-lever land- -君荷- /角色如何转换/9号西瓜:您觉得设计师转换到管理者这样的一个角色上,设计师本身的性格或者是做事方式对管理这个角色哪些会有优势哪些会有阻碍吗?还是其实可以无缝连接?高书凡:其实做设计本身也是一种管理,你需要管理一个项目中的所有概念、素材、软件等等,它们都像你的伙伴,你需要知道如何合理的调配每一个环节,才可以顺畅的完成一个项目。公司管理也是一样的道理。抓大放小,尽可能为团队所有人提供好各种工作保障。9号西瓜:那您在引导设计师们的时候会有大概的设计好坏的标准吗?或者对他们有一个怎样的引导?或者说您心里有一个怎样的标准吗?高书凡:设计不能说好坏吧,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所有的标准都源自于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标准,没有美丑,没有高低,没有胖瘦。大多数公司都会有要求,比如原创性、独一无二的视觉意义,我们还特别强调要能注册。因为我们集团公司是做知识产权的,而且在河南业务量比较大。这么多年来,我们做的项目几乎都要注册为商标。所以设计的作品在提交给客户前,全是详细查询过的,尽量规避后期风险。-团队- /产品计划/9号西瓜:现在很多公司都会想着跨界或者是事务的外延,您未来可能会往其他的空间去发展吗?高书凡:有啊。我个人对流行的东西比较抵触,因为流行的东西生命力比较短暂。往大了说,目前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之间冲突比较严重,中国古人有很多敬畏自然的心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在很多的产品设计和生活器物上都能体现出来。如何能把这些优秀的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呈现出来,需要很多设计师去思考和实践。我们也在尝试做一些别的设计领域。9号西瓜:有比较具体的产品或者计划吗?高书凡:我一直在研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指引,来赋予现代产品新的生命力,把它用在服装上、生活器物上。我对所有跟设计相关的领域都有很大兴趣。三四年前开始做以中国文化为主导的文化创意品牌“平衡生活”。主旨就是希望用产品让更多的人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平衡。对于平衡,它可以是静态的,但平衡也是动态的。就中国的文化而言,越深入挖自然平衡的概念就越清晰。我思考可以设计一件“穿越时空的衣服”,这件衣服的款式经过各种层面的考虑之后,把它确定下来,它不会随着流行的变化而变化,它一直就是这样的款式,它可以经得起时间的推敲,当你穿旧这件衣服以后,再去买一件一模一样的就可以了,只有色彩和面料是可以选择的,类似这些设计类的探索会一直进行下去。9号西瓜:很多老手艺人不知道市场的运作,而现在很多设计师都会在关注思考,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好的趋势。高书凡:其实设计师要做的就是资源和信息的梳理、加工、传递,信息的呈现也是一个沟通。设计师就是沟通能力要很强。所以我觉得做过设计之后再做别的行业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操作只是最后端的一个环节,因为只有前端的东西从一团乱麻梳理得很清晰很透彻之后,再去操作,那才会有的放矢。-启茂- -清心茶事- /与中原文化的相处日常/9号西瓜:中原文化一直潜藏在生活里?高书凡:身处中原,真的到处都是历史,我周末经常开车带着儿子去山里转,一年四季都会去。走着走着就有可能遇到几百甚至上千年的一个寺庙或古建筑(或是残存的或是修复后的),这些生活的日常所见,也许就会在某一个设计项目当中发挥作用。9号西瓜:中原文化的耳濡目染,是否会让你早期对设计的感受产生影响吗?高书凡:会有吧。我小时候生活在豫东古城商丘。目前保留下来的部分古城墙是明朝正德年间所建,已经五百多年了,据家谱记载我们高姓族人也在城里住了五百多年。所以对古城的城墙、护城河、街道都有特别的感情。中原大地的洛阳、开封、安阳等等这些古都有取之不竭的文化资源。9号西瓜:那本土的企业会有这样的一个倾向性吗?会不会比较适合中华古老元素这样的风格来设计?高书凡:不会。很科技很现代的企业也不合适。这些元素可能只有设计师和艺术家会感兴趣,其他人对这些可能并没有感觉。如果遇到合适的项目,会自然从中汲取很多有价值的元素,比如我们曾经做过的洛阳牡丹花茶项目,就把洛阳的古八景进行重新创作,用到了产品的系列包装上。-冷极- -千禾木- -郑州平协- /设计师的过去与未来/9号西瓜:新一代的设计师有什么不同吗?高书凡:未来的中国设计人才可能会越来越紧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成功的理解也在发生变化,不一定非得按照传统的那套思维方式,功成名就才叫成功。其实人生完全可以有很多种,那么成功也可以有很多种。未来的设计师可以选择的余地更多,因为他们的父辈比80后的父辈心态也更“年轻”,要求也会不一样的,所以有更多的选择、更多的生活方式。9号西瓜:那对于设计师状态的转变,传统的设计公司是否需要做转换呢?高书凡:人们都在用“70后”、“80后”、“90后”区分性格、追求、爱好等。因成长环境、接触面、认知过程的不同存在差异是很正常的,但不管是几零后,衣食住行、温饱问题、认同感、心灵的归属感等基本需求是一样的。很小的公司靠人治,大一些的公司要靠法制,更大的跨国公司就要靠文化和精神领袖去统领。所以一个公司若能把基本文化概括好,就可以用很久,也可以接纳新人,让其不会产生抵触。9号西瓜:您觉得未来设计师会出现怎样的方向?高书凡:我认为可能是两个方向:第一是聚焦,把专业领域细分,譬如朱赢椿就做书籍、出版。第二是做资源的梳理整合,他可能只是用自己学设计和接触设计的积累与沉淀,去整合一些资源,去帮助需要解决审美、艺术相关问题的企业了。这类就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项目负责人,然后公司的项目直接由这个人去负责,可以对接公司的所有资源。-辰维- -老雷酒记- /乐天派的射手座/9号西瓜:刚说到常带着孩子去山里头转悠,那您还有一些什么爱好吗?高书凡:射手座的人,就是喜欢玩儿吧。爱好很广泛,音乐、摄影、旅行、美食、电影、舞台剧等等,我就是个乐天派,喜欢挑战,喜欢冒险,有朋友概括说在我的世界里,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9号西瓜:平时还会和以前一样画画什么的吗?高书凡:对画画一直都有一种冲动,总觉得自己有一些感受需要用画去表达,种种原因画的不太多。有时候会和儿子一起画一画东西,以及项目中会经常用到写写字儿什么的。也许有一天积累到一定程度,会爆发式的一画就停不下来了哈!(大笑)9号西瓜:现在每个人的追求不同,变得很多元化了。从事设计行业这么多年,您有什么心得或感想吗?高书凡:设计本是设计,设计也不只是设计。 设计之于我们,是职业、是爱好、是生活、也是未来。首先要感谢设计,正是因为做设计这个行业,才可以让我们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领域,以及源源不断的知识与资源,也可以让我们以工作的名义去饱览去感受名山大川、江河湖海、异域他乡。设计这条路,会义无反顾的走下去。-十粉有面- -Fwd_恒久通- -豫副茶缘- -百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