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江酒包装设计公司_获奖概率70%以上
低调做人,低调设计——巩辰 巩辰 1972年生于西安。自幼喜爱绘画艺术,从未经过专业的学习。对中国传统绘画非常热爱,自学尝试过国画、书法、篆刻、书画装裱、现代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1989年当兵入伍,退伍后1992年进入工厂成为一名工人。1995年进入广告行业,开始自学平面设计。1996-2006年任西安瑞艺设计公司设计总监。2007年建立巩辰设计学研室从事设计研究,并在多家公司做艺术指导及设计顾问工作。 猴年猴相/是我选择了设计,还是设计收留了我/9号大喜:您是最初就想进入设计行业的吗?巩辰:起初没有目标,任凭家长安排规划。上学时成绩很不好,可以说在全年级也是倒数。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很担心我以后没有工作没办法养活自己。父母就多方找关系送我去当兵,1989年终于如愿成为一名军人。当兵三年后,我进到工厂,一个月300块钱,每次完成一批产品,手上都要脱一层皮,我想:“难道我真的要像师傅一样在工厂里待一辈子吗?”。但是在我从事设计行业以后,才感到在工厂的那段经历是多么的宝贵,因为我明白了设计概念的呈现最终是交由工厂来完成的。设计是无形也是有形的,不能把它握在手中。设计是一个过程,是从概念到成品的过程,是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而且非常系统化。这段经历使我对设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不是凭空想象。-1998年弘文馆品牌项目- 是我个早期人较为满意的作品,因为与我来说这件作品充满了情感和对当年激情的回忆! -1999年公司设计作品集- -2002年日本书家书画展物料装帧设计- 小野寺逢仙书法作品集装帧设计、展览的一系列推广宣传物料的设计。 -2004年品牌系统- --2005年ASN无人飞机技术VIS形象设计- 9号大喜:后来是怎样进入设计行业的呢?巩辰:我并没有去专业学校学过画画,只是自小爱写写画画从未经过专业的学习。之前的经历也都是在学校在部队里面我也出过黑板报,画过幻灯片。那时候的幻灯片还是用画的,我曾经配合部队的教导员画过一个河北同年兵的英雄事迹的幻灯片。从工厂辞职出来那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一切都需要新的学习。-2005年汇诚电信形象手册- 9号大喜:接着您就去了广告公司吗?巩辰:对,刚进广告公司,我就是跑腿的,叫我干啥我就干啥。刚开始我主要的工作是提着油漆桶,照着设计师的图纸画路牌。第一次接触电脑时,我面对它是带着恐惧的:“是不是摁错就会爆炸?”呵呵。到了95年,我主要负责展板刻字,才真正进入设计行业。我没有具体的想法,只想着争取不向父母要生活费,毕竟从工厂出来转到设计行业是我自己做的选择。9号大喜:您是一直在那家广告公司工作吗?巩辰:不是,在第一家公司待到没有上升的空间了,我才离开。那时的设计市场的概念还是很模糊,没有专业的设计公司,我不清楚自己是一个设计人还是广告人。现在回想起来刚进入设计行业的时候,大部分设计都只是做局部设计,过去的书籍装帧也不涉及内容编辑排版,只设计封面,不考虑材质工艺,还停留在美工作业和装饰的层面。由于我不是科班出身,心里没有底,没有支撑理论。我想去寻找,希望自己领会设计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而做设计?-2005年简庵装帧设计- 简庵墨宴集的装帧设计,设计内容包括结构的编辑策划,接近三百个页码的内容,设计过程很是过瘾享受。 /多角度看设计/9号大喜:您是什么时候有了设计的概念呢?巩辰:我们那一代的设计师更多的是单打独斗。设计职业最重要的是实践,我就一边工作一边学习。那时候西安设计行业的状态是“设计是一种装饰,大多停留在表面的美化”。院校没有设计专业,只有装潢设计、工艺美术,而且没有网络,有关设计的资源很少,我只能不断地寻找资料来学习。因为我终于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又能让自己生存的行业。-2005年雕塑装帧设计- 2005年的设计项目,作品集从整体结构框架到内容的编辑与设计,与两位老人合作很愉快,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收益匪浅。能为两位年逾古稀的老艺术家设计作品集,深感荣幸。规格:大八开,三本作品集套装,分别为马改户雕塑作品集,时宜雕塑作品集,合作作品集。 -2006年国画集装帧设计- 为好友的父亲装帧设计的画集,大八开的规格尺寸,四色印刷,线装。 -2006年《当歌》书法集装帧- 这是为父亲编辑设计的《当歌》书法作品集,最能体现了我的设计思想和原则,作品规格选用大八开、骑马钉、单色印刷。我是功能主义设计思想的坚持者“传达功能第一,内容决定形式”。近可能的追求简洁、朴素、低成本和不奢华浪费。 9号大喜:那您现在怎么看待平面设计呢?巩辰:我对于平面设计的理解更多是透过工业产品设计、建筑设计等其他领域的设计来认识和理解的。之前我在工厂的时候,站在车床前工作时都会事先有一份机械制图来了解工作的内容,机械制图通常是主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只有通过至少三个角度才能明白这个要加工的零件的结构尺寸。所以我觉得认识事物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通过多个角度才可以看清一个事物的本质。设计也是如此,不能只从美学的角度,还应从商业、市场、经济、管理等各方面看设计。设计是一个边缘行业,与很多学科重叠。尤其现在是一个人造物的社会,我们一睁眼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是经过设计的,所有的设计都试图去解决这个人造社会系统中出现的问题,而我们平面设计师的作用就是在这个系统中解决如何更有效沟通的问题。有次我参加了戛纳广告节的巡展,在影视作品观摩的展映中,放完一个中国的电视广告,观众鸦雀无声,评委们都是国外的,没有人看懂广告在说什么。我就在反思“为什么拍一个广告,观众会不知道你在卖什么产品呢?”不从策略的角度出发,运用设计解决客户的问题,即使再美它也是失败的。 -2007年汉阳博物馆- 2007年接手项目时,有种不同于往常的莫名压力。汉阳陵博物馆更多迎接的是来自世界各国的元首和游客,视觉形态应简洁现代,设计上应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表现形式,体现“中而新”的国际形象。 9号大喜:所以设计需要有策略,才能更好地解决客户问题?巩辰:我不能帮客户制定战略,而更多地是去了解战略需求,用设计战术去执行。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策略,“设”就是设想,它是一个系统,是有目的的思维活动。但设计又是个服务行业,是要解决问题的,要对战略有清晰的认识,然后采取适合的战术来解决问题。目前中国市场,很多客户都不清楚自己的想法。最好的合作方式就是相互配合。-2005年普惠体检- -2011年雷春来大红袍茶文化会所品牌设计-武夷山茶文化传承者--雷春来大红袍茶文化会所品牌设计。武夷山茶文化传承者--雷春来,诠释儒释道的精神。 9号大喜:那您是怎么处理沟通问题的呢? 巩辰:到工作的第5个年头,我开始特别关注管理知识,了解企业的运行、设计如何与它配合。如果设计师和企业沟通不畅,客户问“为什么这样做?”设计师却不知如何回答。就像一个咖啡壶的设计,设计师会在设计图旁边会详细注明材料、容量、壶把的角度、设计来源,它是有目的性,功能性的。平面设计同理,也需要有目的性,需要解决问题。设计师在做一个作品时,尽量把条理梳理清楚,就像导演挑选演员,要懂得说出所以然。在选择任何元素时,都是有目的性的。设计行业在不断地发展进化,现如今已经不像是保罗兰德设计IBM标志的哪个年代,我觉得那时候美工作业的成分更大一些,设计师的角色更多还是像一位艺术家,而现在的设计需求越来越市场化策略化和系统化,这给设计从业者带来了新的职业要求。9号大喜:您觉得艺术和设计是怎样的关系呢?巩辰:我将艺术视作为一种标准和境界,任何行业达到一种标准后就可以说是进入到艺术的境界。所以我不太过于纠结两者之间的不同,任何事物只要能打动我就是艺术境界。-2015年美生品牌及导视系统- /唯有不断学习/ 9号大喜:那您后来是怎样逐渐转到品牌类设计的呢?巩辰:那时候不叫品牌叫CIS系统,我开始关注这个品牌领域应该是在1994年,我刚从工厂离职进入第一家广告公司,那是一家很小的公司,想不到在公司的书柜里竟然有这样一本书,这本书可以说对我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书名:《创造现代企业战略的设计》,作者是中西元男,号称亚洲CI设计教父,在90年代亚洲引起CI风。书里写的是他到欧美游历学习把CI系统带回亚洲。这本书从开本到装帧设计以及内容的编辑排版在当时影响着我,可以说到现在依然都是不过时的宝贵资料,看到这本书的那一刻起我已感知到了品牌的设计。当时提出两种CIS概念,“美国式CI”和“日本式CI””。“美国式CI”的战略部分,由企业自身来解决,美国也有很多为企业提供专业战略性咨询的服务机构,而设计机构接到设计项目后只需要通过消化和理解战略来配合完成品牌的视觉系统部分即可;“日本式CI”,设计机构要解决公司从管理到行为到视觉的所有层面,估计这也和当时的日本国情和市场需求有关。但当时中国大多数企业没有CI系统的概念,况且品牌是市场化的产物,那时的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的商业市场化,都是在照猫画虎做表面文章而已,较早打造CI系统的有太阳神,健力宝等。但后来我们把CI曲解为一个神话——“一个企业不做CI系统就没有办法生存发展”,这就矫枉过正了。最后设计CI系统也仅仅是披了一件漂亮的外衣而已,起不到实际造血功能和作用。 9号大喜:看完那本书之后有什么感悟呢?巩辰:第一感觉就是没有钱的企业就不要做CI系统,因为解决问题靠的是执行力,而执行就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在荷兰有一家全球最大的化工涂料企业“阿克苏诺贝尔”,它的品牌作业过程交由三家世界顶尖设计机构来完成他的品牌系统:策略部分交给郎涛;品牌基础标志单元交给了藏红花品牌机构;系统延展部分交给五角公司。可以说做一个品牌就是砸钱的事情,品牌设计是广告前期的工作,而广告是品牌的推广设计阶段。打个比方,设计就像生孩子,需要优生优育,先起一个好名字,然后德智体全面发展,而它今天需要一个什么样的面貌形象出席什么样的场合,穿什么衣服,就需要广告来负责了。-巩辰设计学研室- -枫禾鞋廊- 2001获中国创意百科获优秀奖,入选中国创意百科年鉴作品集 ;2002中国权威专业设计刊物《包装&设计》专题介绍(2002第四卷) 》。 -瑞艺艺术中心- 能融合包容不同文化艺术类型的艺术机构的标志形象,采用中性和折中的表达。 -2005年西安杨森制药20周年庆典-视觉识别系统设计- -2011年 “守望者”青少年优秀读本的品牌系列- 9号大喜:您现在还在不断地学习设计的理论知识吗?巩辰:前面提到的中西元男是工商管理学和设计学的双料学位专家,既可以和客户对接企业战略层面的沟通,又可以认识解读设计的操作和执行,这就是一个例子,现如今的设计师要求具备的能力素质可是真不少啊。因为我不是科班出身,心里发虚,于是不断地补充知识。我是一个喜静不爱动的人,身子有些懒,工作之余就爱呆在家里看看书,可以说这么多年书就是我最好的老师,好像一个未经科班的人坐在书堆里心里才是踏实的,所以圈里的朋友都羡慕我有一个一面墙的书架。呵呵。在“平面为墙”杂志上,我有个固定单元板块就是梳理有关现代设计史方面的资料,更需要不断地补充养分去供给,了解不同的时代背景,这样看作品时才会有更深刻地理解。到最后被朋友说,“你比科班出身更像科班出身”。-所藏爱书- -学习交流之所- /现在的状态/9号大喜:现在团队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巩辰:设计过程最关键的是分析能力。每一个人都是设计中的一个环节,不同设计师解决不同部分,例如执行层面、概念层面。目前基本上是我负责和客户的沟通,了解需求、品牌、企业愿景,构思方案。通过判断以及分析,给设计团队制定一个设计方向以及设计目标和要求。通俗说,就像经验丰富医生从患者的生活习惯、工作习惯判断病情,综合看待对症下药。设计执行更多交由具体项目设计负责人来完成,最终我做把关和修改调整工作。9号大喜:那您觉得现在西安的设计公司是处在怎样的状态呢?巩辰:还是挣扎状态,很艰苦,西安给设计师提供的战场过于狭小。就像全球的建筑师都跑到中国,是因为国外的建筑总量饱和,中国市场真的很大。 -2006年得一国学馆- -2007年交通传媒- -2009年紫雾造型品牌设计- 9号大喜:您觉得现在客户有变化吗? 巩辰:变化很大,客户形形色色,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有些客户在国外学成,回国创业。我对这种客户诚惶诚恐,他的需求很高,很多事还要向他请教学习,有沟通、有进步。第二种,“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客户只看重设计的外表,没有商业模式和忽视背后策略的还有相当一部分。比如现在硬件外观类似肯德基、麦当劳的快餐店很多,但肯德基、麦当劳软件你是无法模仿的。/你为什么设计/9号大喜:您对西安民俗感兴趣吗?巩辰:对民俗感兴趣,但我更喜欢现代的东西。日本设计师非常羡慕中国设计师,而我们的眼睛却盯着国外。美国好莱坞,经过包装打造糅合拍的电影作品,世界各地都可以接受,甚至越来越关注中国,从花木兰到功夫熊猫,把中国的元素运用的恰到好处,让我们很惭愧。我觉得电影可以说是平面设计的终极形态了,看过很多制作精良的电影后感觉我们的工作是多么的不值一提,而我们却还在沾沾自喜。前段时间,我看了两部国产电影《捉妖记》、《煎饼侠》,看了十分钟就受不了了。中国从事文化创意行业的设计师要创新更要务实,如果让这种现象大行其道的话,挺可怕的。-2014年秦车汇品牌设计- -2013年蛋壳艺术基地品牌项目-蛋壳的重生!蛋壳虽然脆弱,却要尽力保护一些要表达自己的群体,蛋壳将提供一个展示自己和表达态度的平台!蛋壳将会从一个单一的音乐演艺场所蜕变提升成为一个融合不同艺术形式和文化观点的平台! 9号大喜:对年轻设计师有什么建议么?巩辰:我经常问年轻的设计师“不要一开始就考虑怎么样去设计,前提是你为什么而设计?” -个人生活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