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河白酒包装设计公司_国际最牛包装公司
【CDS一人一说】感谢人性的蠢蠢欲动 —— 阿雷 个人简介阿雷 中国设计师沙龙CDS 理事 2000年,来到北京。 2001年,对平面视觉感兴趣。 2002年,开始设计。 2005年,成立雨田兄弟设计工作室(yutenbrothers design office) 开始商业设计。 2014年,联合发起成立DCB北京设计交流中心,并建立DCB亦空间。 2016年,联合发起成立 DCB设计&创意银行,开始创意设计投资的尝试。 2016年,推动联合发起成立Beijing TDC(筹),为汉字设计的发展提供另一种可能性途径。 - 推荐2款T恤 - 关于设计·了解到您当初学习的是编曲专业,还曾在中央音乐学院进修,之后为何会对设计产生兴趣,走上设计这条路的呢? 我出生在一个基督徒的家庭,9岁开始器乐训练,从小提琴、笛子、键盘、小号、架子鼓等;然后到初中开始学习吉他、贝司,学习调音;再后来到高中的时候开始尝试写曲和编曲,那是因为在我们老家来了一个韩国的搞乐队的,在一个叫总工会的夜总会驻唱;我一朋友带我过去见那个韩国人,韩国人谈起怎么能够做到在完全陌生的几个乐手上台演出Beyond乐队歌曲的情况(因为那时候我很喜欢Beyond乐队)。 那次以后我才知道每首曲子都有一个主线的和弦走向,只要你把住了那个主线,你也就把住了整个曲子的配乐。从此以后,我就开始迷上扒带(或叫扒谱)和尝试编曲。记得第一次用Roland罗兰键盘合成器制作出第一支单曲后,三更半夜跑到一哥们家里硬是把他叫起来让他听。回想那种感觉就跟我第一次为一个企业设计logo对方采用的感觉是一样的, 那是在2002年的冬天,对方给了1800元,也就是用这个钱我买了人生的第一个手机:摩托罗拉motorola V66。 讲到为什么会对设计感兴趣,切确地说迷上Logo设计。那是因为 2001年,我的一个朋友送了3本台湾林磐耸编辑的《CIS /企业识别系统》(台北艺风堂出版社出版的,不记得那一套是4本还是6本;现在的应该有2本在DCB北京设计交流中心的办公室)里面分析的基本上是日本人和美国人的大公司怎么导入CI系统,比如日航集团、Sony公司、银座商场、华堂商场、美国的花旗银行等等。那时候我第一次看到,竟然可以通过公司&品牌视觉形象的规划和导入,重整一个企业的战略方向,让企业&品牌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而一个公司或者品牌的革新,首先是通过Logo的Redesign(微调或者是全新的设计等)。 我从小就对商业很感兴趣。记得初中就开始关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总裁“杰克韦尔奇”的商业传奇(后来我2000年来到北京,很多人才开始知道杰克韦尔奇),所以我骨子里就是一个商人。当我看到这3本书里的案例时,我也就迷上了Logo设计。那时候我是没有任何美术基础的,直到现在我的Logo设计基本上也只是非常简洁和几何构图或者字体,因为我不会做别的设计。从根本上讲,其实我做Logo设计只是一个为客户构建商业逻辑的开始,为客户做设计服务的时候,更多是在为客户提供商业解决方案,2005年开始,我把自己的设计定位为“策略设计”。 (注:小约翰·弗朗西斯·杰克·韦尔奇,美国企业家,于1981年至2001年担任通用电气(GE, General Electric)的第八任首席执行官期间,将该公司的营业额提升到一千四百多亿美金,有中子弹杰克(Neutron Jack)之称。) - 雨田兄弟策略设计方法论 - 从2002年开始到2010年,我个人将近为300家企业设计了Logo和导入CI。但从2010年以后就很少做设计了;就像从2002开始完全放弃了玩音乐。现在回过头来看,我最大的感悟是:人往往很容易被自己的欲望所迷惑,放弃真实的自己,去最求所谓的更高的事业,到头来其实你是跌入了一个更大的欲望,让自己再也回不到之前的真我——我把这个真我定义为,每个人一辈子都可以坚持做一件事的那个匠心(其实上帝给予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匠人)。 - logo设计作品 - ·最初,为什么想要联合发起成立DCB北京设计交流中心,并建立DCB亦空间呢? 一个是因为我上面所说的感悟,让我回到自己对设计行业的初心;另一个是,那时候创研所研究员张子建提出来要做一个北京综合性的设计交流中心—— “致力于持续性地推动中国当代艺术设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艺术设计行业从业者和爱好者呈现国内外最前瞻的设计文化信息和学术研究经验。长期举办设计文化与学术研究交流活动,活动形式包括讲座、展览、沙龙、论坛、视觉实验、摄影等”。同时这个机构需要找一个地方,而我在亦庄刚好有800平米的空间可以用,就这样我顺道成了DCB北京设计交流中心的联合发起人。 当时的联合发起人还有创研所的另一个研究员米士杰,艺酷的刘永飞等(那时候艺酷还没有成立,后来刘永飞由于艺酷成立公司,事务繁忙不再参与DCB事务)。DCB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我们把DCB北京设计交流中心定义为一个服务机构,而亦庄所在的空间只是DCB机构下面的一个交流空间而已,DCB应该有更多的空间来服务设计交流。所以我们就把DCB机构亦庄驻地命名为DCB亦空间,另外我们在四惠还开拓了 DCB平常空间,也希望以后有更多的空间加入DCB,为设计交流事业提供空间上的便利。-DCB 亦空间 - - DCB 平常空间 - ·后来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开始创意设计投资的尝试—成立DCB设计&创意银行呢? 2011年的时候,我记得在创研设计研究所望京办公室(当叫“创研综合设计研究所”)和子建&小米谈到要做一个“中医型品牌设计师-------企业的生老病死课题研究”。 - 张子建 2011年手稿 - (目前此项目的研究工作暂停中,2017年即将重启研究,期待能在2018年的创研所年度成果发布见到他),想通过此课题构建一个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策略咨询型设计体系,从而达到提高独立设计师设计单价的可能工具之一。但是设计单价提高到一个高度,是很多企业很难承受的,特别是初创企业或者发展中的企业。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我设计价格很高,但是把取费一分为二,其一为现金,其二折合成股权,双方约定退出机制。所以在DCB北京设计交流中心成立之后,我就想能否把有这种高价自由设计师联合起来,成立一家合伙人制的设计&创意投资机构,用合伙人企业的形式保障自由设计师的设计&创意股权投资的权益。加入这个合伙机构的自由设计师只管负责高价和设计创意作业,DCB负责全部的商务和法务来保障设计师的劳务报酬和股权权益。我把这个想法和子建沟通了一下就一拍即合,然后王泊乔(营销)、顾鹏(设计)、米士杰(创意)、王可(法务)先后加入了,就这样有了DCB设计&创意银行。成立之后随着DCB项目的开展:黄渊杰(空间)、朱明伟(文化投资)、吴晓锋(产业投资)、崔毅(咖啡)等成为DCB项目合伙人。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可以说此DCB(Design&Creative Bank)也是脱胎于彼DCB(Design Exchange Center of Beijing);正是因为北京设计交流中心交流拓展,才有了设计&创意银行。我们把DCB定义为:中国首家立足于审美及体验领域的,以知识产权作为资本投入的商业事务所。DCB集结大量设计及泛审美领域的专家、资深业者,对接优质资本力量,进行创业及既有品牌意义化深度改造。再以合伙人阶梯式分红的方式回报整个DCB集体。打造文创行业的普华永道。DCB目前由法务局,商务局,外事局,秘书处,合伙人秘书处组成,筛选和维护优质资本力量与DCB合伙人进行无缝对接,为资本带来意义,让意义获取价值。完善法务、商务管理与服务体系让整个商业生态得以稳定运转,真正意义上为“文创”带来商业化、产业化的可能。(注: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Pricewaterhouse Coopers 或PwC是世界最大的专业服务机构。现全球共有合伙人8979人、专业人员42954 人,在全球共有办事机构1183个。普华永道2005年财年全球收入为203亿美元,并在150个国家雇用了155,000人。普华永道是家合伙企业,普华永道事实上是一些成员公司的集合,它们按照各自的权限自主运行。这些成员公司的高级合伙人是董事会的成员,并由总公司普华永道国际有限公司(Pricewaterhouse Coopers International Limited)负责协调。) - 中央音乐学院项目 导视设计 - ·您在浅谈标志设计中提到,“标志不是漂亮、好看,第一要求是匹配适合”,那您觉得,适合的标志需要满足哪些特征呢? 对于专业性单一产业的公司标志和品牌标志的设计排序 1.排他性(你不是他,他不是你) 2.行业性(你是干什么的) 3.独特性(你很特别,我喜欢你) 4.视觉冲击力(我对你有印象,我记得你) 5.标志的可读性(我知道你叫什么名字) 6.简洁性(运用成本低,任何工艺都能轻而易举的实现) 7.标志的寓意性(你的精神气质) 8.前瞻性(对你持续的信心) 9.历史性(对你的信赖度) 对于多元化的公司标志和品牌标志的设计排序 1.排他性(你不是他,他不是你) 2.独特性(你很特别,我喜欢你) 3.标志的可读性(我知道你叫什么名字) 4.视觉冲击力(只要你的出现,我就得关注你) 5.简洁性(运用成本低,任何工艺都能轻而易举的实现) 6.标志的寓意性(你的精神气质) 7.历史性(对你的信赖度) 8.前瞻性(对你持续的信心) 以上是对于专业性和多元化的公司或者品牌设计Logo的不同侧重点排序,但是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不可能全部做到以上排序。我认为如果一个标志设计符合以上7个排序中的2-3项目,就是一个合适的设计;如果达到3-6项目那就是堪称完美的设计。如果全部符合排序的9项(包括能达到历史性(对你的信赖度)、前瞻性(对你持续的信心),那么你的设计就会成为经典。- 标志设计研究 - ·“雨田兄弟设计”所追求的“好设计会说话”,在您看来什么样的设计称得上是“好设计”呢?为什么你设计的标志需要你的解释大家才能理解? 那只能说明你的设计没有到位。 标志的意义不是用嘴吧说出来的,而是用眼睛来看出来的,所以设计师再多、再完美的阐释都是多余的。因为新标志推出时,所到之处首先是陌生的接触,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陌生的文化……,企业或组织不可能在标志使用或出现的地方对标志的意义进行即时的阐释。只有当标志的意义就是其自身的“造型、构图、色彩……”时,那就是一个好设计,这正是所谓“好标志自己会说话”。 ·关于“设计,不仅是设计,more than design”的设计理念,您是如何理解的呢?在我看来,设计只是一个工具。对于商品来讲,其最终就是一个销售工具,为客户创造商业价值,为客户的股东创造股权价值;对于企业来讲,其最终就是一个管理工具,通过导入企业CI设计,清晰和梳理其企业的战略,重塑企业文化,重振企业士气;对于政治来讲,其最终就是一个宣传工具,为其政治势力蛊惑民心,扩大政党的民众势力。希特勒纳粹党就是一个最佳的政治设计案例。 所以这么讲,设计就不仅仅是设计了。只有具备这样的设计理念,一个设计师才能把设计做到真正为钱服务,为需求服务。只有设计真正为钱和需求服务了,这个设计师才有可能实现 其高附加值的设计,才有可能实现其作为一个自由设计师的财务自由。 但能做到“让设计,不仅是设计”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它需要一个设计师有一定的阅历和历练才能达到。 - 名片设计 - 关于团队与作品·为什么会将公司命名“雨田兄弟设计工作室”(yutenbrothers design office) 呢?因为大家都叫我阿雷,被雷劈了以后就成了 “雨田”,所以打雷下雨,落到田地也是自然的事情了。为什么叫“雨田兄弟”,那是因为我想在中国现阶段干设计这一行是没夜没日的被甲方虐,只有兄弟们在一起才有可能随叫随到,随时随地干,直到把甲方干趴下为止(当然这是指男公关专门喝大酒干倒甲方,这是因为国企的都是器(钱)大活(事)好;只有酒喝好了活也就好了,有没有好的设计就不太重要了,所以就有了正邦、东道这样的CI大公司)。 那为什么是“yu+ten+brothers”那是因为我想我的设计团队只要10个兄弟够了,当然有美女加入我们也会非常开心的。 不过自从2010年后,“雨田兄弟设计”就只剩我一个了,所以2017年我准备发展1名助理合伙人,有兴趣的可以加我微信yutenbrothers 。- 雨田兄弟设计工作室 - ·“雨田兄弟”一直坚持“专业的人只做一件事”,作为一位管理者,您是如何营造团队氛围的呢?雨田兄弟设计,不仅只做设计,而且只作设计里面的 Logo设计。因为设计工作室暂停对外业务了,所以现在不再是一位设计团队的管理了。但是我有着管理其他行业团队的经验,那就是找对人,放开干;干不好,换人干;干得好,独立门户支持他干! ·在采用人才方面,您有什么要求呢?就设计创意层面:我要求专业第一,品德第二;我要的是鬼才。 就事业合伙人方面:我要求品德第一,专业第二;我要的是人才。 ·和我们聊聊,您和雨田兄弟专用字体(yutenbrothers Type)的故事吧。这款字体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就是有一天突然想要一套属于雨田兄弟设计自己的字体,然后办公室有很多曲别针,我看能折成各种造型;所以就有了这套英文字体。2017年准备完成中文部分,听说在日本是可以靠着一套字体设计的收入来养老的,以后在中国养老就靠它了。- 雨田兄弟专用字体——曲别针字体- - 1Q84书社 - - 艾利枫社 地产楼号专用字体——青砖体 - - 原创符号设计 温州红榜饭庄 小人 - 关于生活·您现在还有从事音乐相关的事情么,闲暇时分,喜欢做些什么呢?自从2002年做了设计,就不再玩音乐了,我原来有3把吉他,现在都不知道在哪里了。但是我的生活还是离不开音乐,有时候听到兴奋之时,搞音乐的念头在我心里还会蠢蠢欲动。如果40岁以后我还活着,那我就做一家厂牌音乐,从自己开始(吹牛X,哈哈)。 前一段日子,我看“洛阳纸贵”的焦辰兄弟在玩电子音乐,心里也痒痒的。我想要不组建一支设计师乐队,首次冠名CDS设计乐队。(CDS顾主席记得不要忘了出冠名费,此处应该有冷笑)这个事情也在我2017年要做的一件事的名单里,有兴趣的设计师兼音乐师可以联络我一起搞起来。(顺便做个广告) 平时闲暇的时候,最爱干点农活,现在北京有一分地也够自己折腾的,然后就是去酒店(干什么你们自己想吧,嘿嘿),接着是看书、电影和游泳。 ·设计师日常的所听所见所闻所学与其设计作品是分不开的,您平时如何积累创作素材呢?我就只说一个方法,在北京,所有的豪华酒店都是你的公共厕所;所有的牛X的建筑空间都是你的办公地点,一杯咖啡或者一杯茶、一个下午呆在一个地方。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喜欢去酒店的原因,因为在北上广深国际一线的酒店,你能看到当今最前沿的综合设计,包括建筑、室内、品牌、平面、交互设计、摄影、陈列等等,你可以观察到这个社会所谓的上层人物在公共区的一举一动,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 ·对于目前设计行业的新人,您有什么建议给到他们呢?多去看看国际一线酒店、国际一线品牌店、高端的商业场所、美术馆、博物馆等好的设计空间,多观察所谓的上层人士的生活方式;还有非常重要就是多看些书和好电影……自然而然你的设计就变得更加具有商业价值。·请为我们推荐一些书籍和电影吧。关于推荐书籍,我正在做这个工作,2017年DCB将推出《DCB设计师书单》(有兴趣参与这个工作请联系yutenbrothers) 关于电影,我推荐一部《放牛班的春天》,这个电影是依据一个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探讨了人性改变的可能性。一群不良少年,在学校的管理层眼中是一群顽固不化的恶魔,但是在一个有爱有耐性人的眼中,他们只是一群失去向导的羊群,最后这一群孩子通过音乐的管教走上正道,其中一名成为世界知名的指挥家。 我一直也在思考: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人人明知欲望满足,功成名就之后就是空虚混沌,那么人为什么还会留恋活着? 人性改变的可能性让人有了活着的理由。当一个人绝望的时候,就是他对人性的绝望。如果一个人对人性还有那么一点点的希望,那么这个人就不会自杀。活到现在,我慢慢地感悟到,人活着就是要活出人本该有的那种人性——契约人性。 依据基督教的信仰,上帝创造人的时候,人性是中性的平衡完美,而不是一个向善或者向恶的人性(不是西方人说的“性恶说”,也不是中国人说的“人之初性本善”),他只是一个契约人性。契约人性必须是一种发生在关系中的人性(所以上帝创造的是无所谓好跟坏、善或者恶的人性,然而当上帝把这种人性放置在人和上帝立约的关系中,成为一种契约人性之后,那么人性就有守约或者不守约的倾向了。上帝说,所有的果子都可以吃,唯独这个树上的果子不可以吃,如果你吃了,你就死定了!但人最后是选择了吃! 从此,所有的人性在原罪上就有了缺失的潜质。) 当我们知道人性的本质之后,那我们就慢慢地学着控制自己的欲望,慢慢靠近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个人性。当有一天你能轻而易举能够做到(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的境界,不为欲望所动),那么恭喜您,您已经是一位人了!如果当有一天,你试着影响或者帮助身边的人能轻而易举能够做到“契约人性”;那么接受我向您鞠一躬,您已经是一位完美的人了! 然而我看到人类的历史,只有过一位 完美的人——耶稣。 他30岁之前就是个做木工活的(也可以说耶稣是历史上最知名的一位家具设计师,匠人)。30岁之后出来推广自己(也可以说耶稣是历史上最伟大的营销策划大师),33岁就被那个年代大部分人痛恨,并且被那些的人钉死在十字加上(他在快死的时候说了一句话:求上帝宽恕弄死他的人的罪过,因为那些是缺失人性的可怜人)。我想我现在都已经35了,如果哪一天我要是知道谁准备要弄死我,我去他妈的肯定要先弄死那个人! 33岁的年青人,是性情最火爆的,最冲动的阶段,竟然看明白了人性的缺 是需要包容的;也就因为这样,耶稣成了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位只活了30多岁,就影响整个人类历史的人。 关于耶穌这个人,我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以后有机会可以和設計师朋友们分享一个,「做为一个家具設計师的耶穌:祂是怎么通过策略設計赚了一个世界」的故事。或许这是一个很扯的故事⋯⋯哈哈。 - 《若,未来七二三》 ,纪念朱平小妹 。海报设计于2011年 - 感谢CDS!感谢人性的 蠢蠢欲动——说明我们活着还有改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