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酱酒包装设计公司_性价比高合作模式自由
年轻就是有拼劲! 苏州80后女教师,辞职开裁缝铺设计“国民校服”, 虽然离开了五险一金自带寒暑假期的大学教师职位, 但她设计的“国民校服”广受学生、家长、老师各方点赞。 当然这股民国设计的小旋风不仅刮在服装界, 在摄影界、房产界、影视界、设计界也在热闹席卷, 单纯、复古、压制、大气,各有各的味道。 电影早就上演民国范~ 现在摄影也刮起了民国风~ 月饼也要民国的样子才好吃! -《迪士尼民国范月饼》 餐厅也要民国的餐厅才够滋味…… -粤遇·十三行 百雀羚还是民国女神范! 地产也要民国范才够豪宅! -中信庐山西海 字也要民国样才好看! -立木斤作品 -项政田作品 “例外”也不例外是民国范!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的起点, 也是中国平面设计的发端~ 俗话说:棒下出孝子(误)乱世出英雄! 那时文化混杂、价值断裂,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发展, 工艺品已由手工业进而为机器工业,现在我们已面临着机器工艺时代,所以我们谈工艺美术,不仅是要改进手工业工艺美术,而且要注意到机器工艺美术。 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艺术设计的各种形式都出现于市场之中。 而且众多留洋艺术家的归国,引入了最新的“design”的概念, 平面设计在夹缝中存活盛放。 俞剑华先生在他1926年出版的《最新图案法》中: “图案”一语近始萌芽于吾国,然十分了解其意义及画法者尚不多见。 国人欲发展工业,改良制造品,以欲东西洋相抗衡,则图案之讲求,刻不容缓! 上自工艺美术,下迨日用什器,如制物,必先有一物之图案,工艺与图案是须臾不可离。 陈之佛先生的阐释非常现代,很适合我们现在的设计师: 可见具备美和实用二种条件才能构成图案。 这构成图案的次序上讲起来:最初必先发生一种观念……。 那时候是要怎么教育呢? 民国学者蔡元培先生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构想。 主张用宣扬美育的方法,“应用美学之理论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所以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那时的设计师大多为绘画者,属于身兼多职的杂家。 因出于历史漩涡的复杂背景, 不可避免收到日本视觉文化与西方艺术风格双重影响, 不过我们也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粗暴总结有4种风格: 文人封面 吉祥如意 风情美女 字体很粗 有一位左旭初先生非常有耐心地统计: 民国时期的图样内容分类:十二个大类,四十六个小类,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有十三类, 如十二生肖、吉祥动物、著名园林、寺庙道观等。 文人封面 在蓬勃的出版业及其书刊市场, 这一时期文人、作家、翻译家等或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书刊封面、版式以及插画等环节的设计之中, 成为中国书籍装帧设计史在民国时期的特殊现象。 在封面设计方面五花八门, 各种派别都有,各种题材都有,各种技法都有, 印象的、抽象的、立体的,不一而足。 从某个层面来说,鲁迅可能是平面设计的文人先锋,一生曾设计过60多个书籍封面。 -鲁迅设计《呐喊》封面(1926年) -鲁迅设计《引玉集》封面(1934年) -鲁迅设计《鲁迅自选集》、《花边文学》 -鲁迅设计的封面《桃色的云》(1923年)、《心的探险》(1926年) -鲁迅为《海燕》、《唐宋传奇集》设计的封面 陈丹青曾说:“鲁迅是一位最懂绘画、最有洞察力、最有说服力的议论家,是一位真正前卫的实践者,同时,是精于选择的赏鉴家。” 鲁迅与民国时期的美术家、书籍装帧艺术家陶元庆的友谊与设计合作, 开启了中国近现代平面设计尤其是书籍装帧设计最重要的五年。 -鲁迅和陶元庆的设计 -陶元庆封面设计作品,以大红袍为原型的《故乡》(1926年) -陶元庆封面设计作品《苦闷的象征》(1924年) -陶元庆设计《朝花夕拾》封面(1928年) -陶元庆设计《彷徨》封面(1926年) -江小鹣设计《自剖》封面 -钱君匋设计《欧洲大战与文学》封面(1928年) -钱君匋设计《伟大的恋爱》封面(1930年) -钱君匋设计书籍封面 -丰子恺先生为《东方杂志》、《宇宙风》绘制的封面 -小学教科书插图、《武训传》封面 吉祥如意 为了摆脱西方控制、发展民族的愿望, 如何抵制洋货,通过实业救国,实现民主共和, 更得讲究托物言志~ 所以啊,什么“福”“禄”“寿”“喜”“财”都是最爱用的设计主旨, 譬如“鹿”谐音“禄”,“蝠”谐音“福”,都是常见的小儿科。 特别那会咱们的民间艺术还是比较红火的。 民间年画、版画、戏曲和剪纸等题材成为设计的灵感来源, 其中的传统纹样中的如方胜纹、如意纹、回纹、水纹、八卦符号、中国结等吉祥符号, 更是赢得大众认同。 风情美女 提起民国的印象,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个个穿着旗袍的风情美女。 或妖丽、或清纯、或魅惑、或甜美, 柳叶眉、樱桃嘴、悬胆鼻子、杏仁眼, 印在各种烟酒、日用品、月份牌里,利用美女诱惑,诱发对商品好感,刺激购买欲望。 特别是月份牌的发行量最多单张可以达到数千万张,也是民国广告、消费的集中展现。 -最早的月份牌:1896 年上海四马路上一家名为鸿福来吕宋大票行,名为《沪景开彩图》,又叫《中西月份牌》随彩票附送给顾客 -迷倒万千的“双姝”,据闻原型是秀气的男性模特 月份牌:卡片式的单页年历,方言指日历。 清代末年和民国初年以后,上海原有的小校场木版年画已逐渐被新崛起的“月份牌”画所取代,嬗变出上海年画史上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据《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1923年该公司广告费内“月份牌”一项,预算达四万元。 谢之光,民国时期月份牌广告画家,曾技压群芳,每幅以500大洋润例傲视群雄。 但当时大家对“美女”的评价褒贬不一, 有的人觉得:“一切都是为了促进消费,而不是增加对民族、国家等意象的反思。” 有的人觉得:“都是将女性身体病态挪用,对市民大众的审美观起到了非常负面的影响。” 但月份牌在保持“美女”主义不动摇的情况下,也是有变化的, 最开始多是些仕女图,带点清代的柔弱病态; 20年代以后西风更加东进,广告中的美女们明显丰腴娇艳起来; 30年代的美女则个个是珠圆玉润、柳眉凤眼的时髦女郎; 40年代的女人多有城市生活景衬托,或弹钢琴,或在考究的地毯上登着脚凳更鞋。 -郑曼陀 太和大药房(月份牌),1924年 受学生运动的影响出现清纯的女学生形象 -周慕桥的月份牌广告画 -关蕙农 广生行(月份牌),20世纪30年代 小小推荐擅长画美女的名家 一号选手:叶浅予 叶浅予先生是著名画家,可能由于结过四次婚的丰富经历,尤其擅长画美少女~ 二号选手:郭建英 虽然他是政经专业出身、从过商、做过领事,当过台湾第一银行总经理, 但也是优秀的漫画家,在“平面设计”领域玩了一大票,尤其擅画都市女郎的生活。 三号选手:杭稺英 他的设计由古装美女到时装美女再到明星的头像特写,不断演变。 他画中的女性不仅会穿旗袍,也会穿小西服或裘皮大衣~ 阮玲玉、周璇等明星都出现在他的月份牌里。 字体很粗 早期标志中的文字设计简单,常直接将传统的隶书、正楷、篆书等书法字体作为标志的字体使用。 后来发现字体特性不够用了,不能表达商品的特性,而且印刷、文字排版不是很方便。 就开始倾心黑体的丰富变化,在笔画结构处理学习日本黑体字设计技巧, 使字体的笔画具有浑厚粗重、庄严醒目、仪式感强的特点。 这也是因为印刷工艺所限, 民国时期还使用着复杂的纸型铅版印刷术、照相铜锌版印刷术等技术, 就是拍照或投影方法制版,需要手艺高超的印刷工。 在排版、字体上也不能太跳跃,整体色彩也导致饱和度和明度粉暗。 毕竟不是赤裸裸地学日本、学西方,而是结合现代去融合民国设计, 希望凭借这股闪耀的民国设计,可以真正带动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 但只要努力前进,永远不算迟到。 (以上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