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家庄酒包装设计公司_掌握超级包装创意方法
永不瓦解的思考——杜峰松 个人简介 杜峰松 出生于古都西安 DuDo DESIGN——深圳市杜峰松设计有限公司创作总监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SGDA)顾问 Du Feng-SongBorn in Xi'an,ancient capital of China.Until 2001 he founded DuDo DESIGN, Du Fengsong is the Consultantof Shenzhen Graphic Design Association (SGDA) 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 2000年北京国际商标标志双年展两项设计奖; 法国“水与人类”主题海报展; 作为百位华人设计师之一受邀参加加拿大蒙特利尔“中国1920-2000年”海报展; 美国费城当代招贴设计展; 2001香港国际海报三年展; 2003年“平面设计在中国”展包装设计奖; 2004北京AGI大会推介设计师; 2005年“平面设计在中国”展银奖; 2007年“平面设计在中国”展协会奖; 2007年受邀参加《Domus》“iN SPACE ” 视觉城市独立课题研究创作; 2008年受邀参加“2008奥运设计展之国际海报设计邀请展” ; 2009年入选GDC 09“平面设计在中国”展; 2009年受美国AIGA邀请赴美参加 “平面设计在中国”展; 2010年受邀参加“2010海峡两岸海报邀请展” ; 2011年“GDC 11”展公众奖; 2011年TYPOJANCHI 2011 SEOUL; 2013 年字•汇-中美两国字体设计展; 2013作品“纳翁山泉水形象系统”入选《gallery》杂志; 2014 年伦敦设计周 GDC POP-UP in London; 2014 年台湾金点设计奖; 2014 年受邀参加Designer`s Invitational Exhibition; 2015年受邀担任美国华人文创大赛首席评委 2015年丝书作品《中国人民很行》作为“中国当代设计师致敬未来”作品,于“世界海洋日”在深圳封藏存海; 2016年携作品“木土座”受邀参加《第二届深港设计双年展》; 2016年作品参加“GDC美国巡展” 作品被法国、波兰、加拿大、美国、日本、香港及国内等许多文化机构和博物馆收藏。 /起点与机遇/9号西瓜:您刚进入这个行业时是怎样的呢?杜峰松:我是西安人,也在西安读书。我进入这个行业早一些,虽然我现在在公司里电脑操作是最烂的,但我认知起点高(笑),这得益于我的老师党晟,世家出身,学识渊博儒雅之人,如果世界是有神的,那他很疑似。他八十年代从日本京都造大留学回来,在西安办了分校,我86年有幸踏入这个门槛,第一次接触到视觉传达这个不明觉厉的名词,学的就是日本造大的设计课程。我在80年代就在看日本几乎从创刊号到本年的IDEA,还有GRAPHIS、DOMUS杂志了,而那会国内高校还在用“装潢设计”来注解平面设计。 (党晟老师) (1987大学期间字体作业) (1987大学期间LOGO设计) 9号西瓜:您刚步入社会,也是在西安工作吗?杜峰松:对,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在美资的凯悦Hyatt酒店设计部,负责酒店的VI工作。凯悦当时是西安两家外资五星酒店之一,接触的就是苹果电脑。现在回想起来:若当时在西安不去这类机构工作,还真的不知道哪里接收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所以毕业后我的有些大学同学第一时间就转行了。后来又在西安创建了一家设计事务所,那会我们事务所在西安做的风生水起,在当地最大的西安晚报上,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我们事务所的报纸广告,半版整版都不足为奇。当时能在他们报纸上登广告、给菲林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外资,第二种就是我们。 -1991西安嘉润设计事务所- (名片) (门口看板) -1992西安晚报报版样- -1993金顺Disco沙龙开业预告报版菲林- -1993西安晚报报版样- -1995为法国汤姆逊SABA电视做的单页设计- 9号西瓜:据了解您还在上海工作过,那段经历是怎样的?杜峰松:我在上海的达彼思工作过,这可能是我从业以来最自在的一段时间,一不用自己做稿,二也没有创业的生存压力,三薪水当时也算高。在美资公司里客户资源、作业流程、设计执行等跟以往的经历不一样,我也是这段时间把电脑技术丢掉了,工作对我来说专业方面没有压力,不久就做到高级美指,意味着我不需要动电脑,只需指导设计师完成项目,造成了那段时间我的电脑技术直线下降。技术跟人的精力、时间都有关系,到了今天我也没办法在技术上追求什么了,只好自暴自弃(笑)。 9号西瓜:那后来为什么考虑来深圳?杜峰松:最终离开是因为我的外语是硬伤,很多沟通包括工作表格等都有外语出现在眼前。这种痛苦远远大于当地人讲上海话我听不懂。其次是我跟陈绍华老师长途聊天,他鼓动我来深圳。那时我已经看到自己的天花板大致在哪了,因为要进入外资公司往上走,除了英语好,当时还最好要有国外身份等,而在深圳似乎这些就不是问题了,所以可能是一个机遇,1997年我就来深圳了。 /沟通与理证/9号西瓜:做商业设计时要注意什么?杜峰松:必须跟决策人沟通,他决定整个项目的走向,我要知道一个答案“客户要做什么”,不能违背客户这方面的意愿。毕竟他才是项目的持有者,亏损与盈利的背负者也是他。但如果跟下属的员工对接,就完全可能是讨论颜色红一点还是黄一点的问题。 所以我们要行使自己的专业权力,把交付给客户结果的理证拿充足。首先不能犯逻辑错误,逻辑正确理证充足来说服这个设计是如此,而不是给客户讲“这个花多么美”、“那个颜色多么流行”。 -2013-纳翁山泉水品牌与包装- 9号西瓜:是否会与客户产生冲突矛盾,是如何看待这个情况?杜峰松:必然会有。没有冲突的项目,未必会有好结果的。没有冲突的项目就会几种情况:第一是客户不知道设计,给他好东西他也不知道,到最后好的设计也会被糟蹋;第二是客户过于百依百顺,会让潜在的问题直到投放市场里才曝光,就太迟了。 所以,最好的是客户将质疑与疑问都抛出来,面对这些问题就像审案现场,对此我们理证都弄充足,反而最后的设计才是最坚定的。 9号西瓜:现在的这个客户和以往的早几年的客户,有什么发展、变化、趋势吗?杜峰松:从成本意义上来讲,现在不如以前好做。早期设计刚开始启蒙时,连设计师都在装饰装潢中转换,启蒙意味着需要花大精力去做宣推,但也容易带来出位的人或事,做案子的压力绝对没有今天大,而且那时候利润空间也大些;现在商业环境已经从早先的农业社会的村乡里约定俗成的伦理关系开始进入到契约关系,但契约关系在法治秩序不达标的社会关系中是非常难做的,特别是信用制约没有社会化,契约精神更难受制于法,人们对契约的遵守是以自身的利益目标为标准的,纷争必有。常常不是在一个项目讨论上,而是在短视的利益等其它层面上面红耳赤;再者,竞争也愈发白热化,伴随着局部的恶性化,使得业内也出病恙;但竞争永远是让行业成长的一个方式,只要你的能力足够,就像一场肉搏战,最终留下来的一定是最有生存能力的,其中也许会有动用了黑招暗器者。 /设计是人生的必修课题/9号西瓜:面对新的项目,您现在主要负责哪个部分呢?杜峰松:我更喜欢研究项目产生的观念和思想。无论是商业设计或是展览、活动等案子,我也是从项目的性状分研诊析等启动项目。我更在乎项目策略和前期研究,甚至需要替客户更前瞻的去思考他需要的东西。我们公司的作业方式就是设计滞后作业,接到案子后,设计是最后的完成程序,也就是说项目部为客户和项目去作为,而设计部则为项目部的项目诊析结论而作为。 9号西瓜:您觉得设计对于您意味着什么呢? 杜峰松:可能对一些年轻设计师而言这就是一份职业,但我现在的感受是设计不是一门求生技能,而是一种生活。就如去餐馆吃饭,除了吃得好,还会讲究环境;去买衣服,除了布料外,还会讲究点款,美学修为就成为人生的必然。因为设计不仅是严谨的、理性的或者是带有逻辑的图形编排,实际上代表着我们通过眼睛去看世界与人事物的一种选择,所以我现在不是将“设计”作为职业选择,而是我生活的必修课。 9号西瓜:带着设计思维去观察生活,有什么不一样吗?杜峰松:所有的事物都有两面性,其实设计也一样。别人可能会羡慕设计师,选个杯子都跟他人不同,但也带来生活的另一面苦恼,观察到不美好、不淑雅的东西或现象就会很痛苦。不过好在设计师可以进行自我反馈,在我们的专业里形成新的课题思考,甚至能做出自己的某一种东西,逐渐改善周边的所谓不美好。 9号西瓜:您从设计师转换到管理者、经营者,有什么心得分享吗?杜峰松:我喜欢“嬉笑对待”,很多事情喜欢在玩笑中去解决。其实也是一种格局训练,譬如面对眼前的烟灰缸,当你钻到烟灰缸里看,只会觉得烟头那么污秽肮脏,占据了你百分百的视野感受;当你起身站立纵观整个桌面时,烟头的肮脏在你的视野里基本可忽略,或干脆把烟缸拿走也无妨整个桌面的伤损。当你对事物感到烦躁时,就如你只被烟头烟灰裹挟着灰头垢面。 我自认自己的逻辑比较好。16岁时上过技校学钳工,平日喜欢跟工具打交道,机械的结构原理、制图识图等都是理性的思维。烦恼、苦闷等负面情绪其实是理性被打乱了,感性的血液冲顶所致;所以我的某种理性和逻辑能帮助我镇定地建立与事物的对接,一个事务程序搞清楚的话,就比别人少很多烦恼。 /永远不会瓦解思考/9号西瓜:您如何看待平面设计对于社会的作用呢?杜峰松:如果希望通过设计赚取很多钱的话,多少会有些失望,但能收获自己修养和精神上的美好,像钱财会遗失会被偷取,但设计是付出的越多收获越大。在未来,或许电脑会某种程度代替手工,软件的更新会改变你的操作方式和技巧,但永远瓦解不了你的思考。 -2006贾樟柯电影-三峡好人海报- 9号西瓜:您为什么会决定成为“国家记忆”策展人呢?杜峰松:是一个偶遇吧。首先说明我不是策展人,而是这项展览的策动着。2009年大理国际摄影节,我在苍山脚下某个售楼处的过道里看到了有二三十幅普通的镜框装裱的抗战的老照片,这些照片因是随军记录者的战场纪实,没办法精确调整构图、曝光的,所以与摄影节的其它摄影作品有很大不同,仔细看又发现这段抗战史在自己的历史课程教育里是缺课的;当时我就特别留意到这组照片。2010年一个偶然,朋友带人来公司做客,说想办个摄影展,用从美国国家档案馆获得的大量宝贵资料修复一段真实的历史。后来一聊一看,原来就是在大理看到的中缅印战史,眼前的这位民间军史学者也正是那时的策展人,这段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却让我们缺失,所以想做这件事。后来发酵的国际巡回展和“关爱老兵”公益活动的日益勃发都与此展有根系关联。 -2011国家记忆-深圳首展海报- -2011国家记忆-深圳首展- 9号西瓜:《国家记忆》这个展有什么故事或者思考吗?杜峰松:《国家记忆》展示的是抗日时期中缅印战史记录,首展时还在世的老兵已经寥寥无几了,并在首展开展的第三天又有老兵离开了我们;我们不愿再让这些老兵没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希望借此反思战争、反思我们、揭示真实历史、关爱卫国老兵,但并非召唤仇恨。 我们所有的资料是从美国国家档案馆拷贝回来的,我并非注重营造一场有展陈品质的展览,而是如何引导去讲述这段时期,最终我们通过八个版块立体地复苏这段历史,而不是只看到了战争的一些局部照片。 -2014国家记忆美国华盛顿展- /西安与深圳/9号西瓜:您是西安人,是否也会给您带来某些烙印呢?杜峰松:西安人潜意识里面有一种文化自豪,所以做电影、做音乐等文化圈里的西安人挺多,包括最早在深圳做设计的,也一度有一股西安势力挺盛。我可能潜意识里面也带了这些,但我对这种文化自豪会存有一种警惕。西安虽有历史文化优势,但这是先人所为,我们不该至今还要邀功自得;另外“传统”或许也是另一种沉重,我会提醒我们的团队不要被传统限定了。所有的现象一定要看它的现龄、看它的发展,哪怕跟不上,起码也要有这个意识,不能沉浸和缅怀过去。 9号西瓜:您是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呢?杜峰松:我很讨厌一种不能辩驳地喧嚣“保护古文化”。什么叫保护呢?就是说今天没有比它更好的了,那你肯定要保护,因为那是最好的。但如果今天发展得比那个好,还需要去保护吗?如果历史的营养存在的话,应该存在于你的思维里面,而不是存在你的一个图案上。历史遗迹不可再生不可复制,需要保护,但文化没有新作为而一味地储蓄古文化,一味地用“保护”来强调自己的伪光正,我就觉得愚昧了。 无论传统还是新潮,不需要极端刻意去膜求,在中国的市场做设计,就应该服从你服务对象所生存的现实环境与语境,完成最恰当的就好。 9号西瓜:深圳对于设计师而言,最大的一个机遇和挑战是什么?杜峰松:深圳是相对公平、包容的地方,人们的竞争和进步就可以激发出来。 但深圳的生活成本太大,摧毁了很多人的梦想,竞争所带来的精神压力,也足以把人逼走。风可以吹走一张纸,却吹不走一只蝴蝶,于是还是有很多人每年在这里看台风迎未来;是因为深圳的机会够且相对平等。深圳所给予的机会其实是自己给自己机会,深圳没有指名点姓说机会是给张三李四的。任何一个在急速变革和发展的时期和地方,那就是机会的地方。 9号西瓜:新的设计师同样都是刚刚入行的,有什么区别?杜峰松:每个时代的大环境都会给予不同的养分。现在很多新进入行业的设计师,往外延触的自觉性没有以前那么好,容易自我欢喜自我周全。以前的设计师不光把设计完成,还会主动顾及周边或前后的关联事务。但是年轻自有自己的优势,因为时代的多元信息,他们的眼界开阔。但如果非要把他们分出好坏,那是我们自己有问题,是还把自己的情绪和观点停留在习惯意识;每个人都有每个时代的成长特点。 9号西瓜:会如何引导团队中年轻人的碰撞呢?杜峰松:所有的碰撞,都是产生新东西最好的机会。我们公司也不大,所以我们尽力消除在议题中存在某位权利者,不能让大伙觉得辩争和发表观点只是个仪式,所以我们建立一个虚拟的应服从者——就是“道理”,让更多参与项目者叙述和理证表达;另外我们持续每周一场分享活动,每个人自选讲题,几乎可以胡说八道,只要有人愿意听(笑)。 -2017-04-21 深圳设计周-设计与未来主题展- /回到悠慢的地方/9号西瓜:您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呢?杜峰松:我喜欢慢,我最不愿意久待的地方是“城市”,因与现实生活方式已成悖论,所以一直未能实现。所有快的东西必然有些没办法躲闪的缺陷,最容易达到目的、也最容易在中间夭折。如果哪天我跟不上深圳的发展节奏,我可能会回到一个很悠慢的地方,度过自己的余生。 记得有次我在安道尔自驾游,一个在比利时与法国间的比利牛斯山谷里的袖珍国家,把国防交给了法国,外交交给了西班牙,国家自身没有国防、没有外交,非常安详、非常富足、非常清洁,颠覆了习惯意识中贫困与山区的必然联系。关上花草锦簇的院门是家,院门打开,门口就是国府,就是世界,那种状态我很喜欢。 -安道尔- 9号西瓜:如何吸取灵感,或者充盈自己的知识体系呢?杜峰松:我很多好友往往跟设计没太大关系,譬如艺术批判、人文研究、法律、公益、民间自由学者等等,所以我很多知识储备和思考体系架构,不是在一个专业层面里实现的,会吸收和产生很多不同的观点结构。 9号西瓜:平时喜欢看一些什么样的书可以给我们推荐的,最近在看的。杜峰松:现在信息量太大,有了手机终端,我们连阅读的长度都无法容忍了,甚至出现文字和图的时候,我们都是看图。不过在当今时代,我反而认为杂志的价值和意义出来了,它的篇幅不会过长,好的杂志已经过滤了很多无用信息、将其筛选浓缩,你对某类话题感兴趣,就可以研读此类相关的其它著作书籍,建立自己有兴致的知识链。读书是个人兴致,我就不愿意给别人列书单了。 9号西瓜:如果你能够遇到25岁时候的自己,你会对他说什么?杜峰松:可能是要好好谈一场恋爱。80年代的中国开放的窗口刚将打开,人的恋爱观还没像如今一般春风荡漾自我驰骋,喇叭裤霹雳舞都是在社会的指指点点中放生的,别说释放自我了;所以羡慕今天的卿卿我我(笑)。 -1990-LOGO设计手稿- -1991 LOGO设计- -1992-POLIS进口手表专营店室内设计- -1993室内设计- -1994中联公司VI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