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城老窖酒包装设计公司_创作具有价值的品牌设计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文字的世界里,从睁眼看闹铃上的阿拉伯数字,到微信上看不过来的消息,再到出门后碰到的各式各样的提示语,文字的存在已经正常到你不会花时间去想字是怎么来的,如果所有的字都变成一种字体会是什么样?大众只会注意到字体的最终效果,而掌管这一切的却是设计领域更为垂直专注的字体设计师。现在越来越多的好字体被定期发布,大家也越来越接受使用个性字体的表达自己性格的生活方式,从中我们似乎也看到了文字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方正黑变体)(TT Fino Sans字体)汉字与西文不同,汉字属于表意字,每个字都代表了一个意思。在杉浦康平先生撰写的《亚洲的造型·造型的诞生》一书中提到,远古亚洲基本造型的诞生都来自先人对自然万象的观察和体验,出于本能记录下身边事物,像日,月,水,风等等。这些图案(还不能称之为文字)高度凝练了事物的形态,并随着先人生活环境变化而演变成文字,以此来代替结绳记录日常事件。可以说,文字源自图形,植根于大地。字体设计字体设计的概念源于西方,每款字体的设计都基于不同的功能诉求。社会的变革,技术的发展,不同历史时期对文字的形态都是一次促进和革新。15世纪古登堡活字印刷术发明,18世纪初英国报业的繁荣,到后来的信息革命,字体从纸面走向屏幕,顺应不同载体而变化。(为金属印版设计的字体)(从纸张到手机屏幕,虽然阅读载体变了,但能看到前者对后者的影响)现代中文印刷字体现代中文印刷字体的开端得追溯至19世纪初,当时传教士以印制宗教书籍为由,把欧洲先进印刷技术引入国内,在中国刻工共同努力,诞生了宋体字的雏形。直到今天,城市化进程加速,品牌经济崛起,对新字体的需求空前增大,从而带动了中文设计的迅速发展。(东道为新东方设计的标志,包含了中英两种文字)(东道为苏宁易购做的品牌设计)全球化文字设计中文和西文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属性不尽相同,每款字体也有其特定的功能取向,但在广大平面设计师的日常里,大家不会只跟中文字体打交道,即便只用了阿拉伯数字,那也属于中西文混排的范畴了。不是每个设计师都得会设计字体,但是懂得如何在设计中运用字体却十分关键。从字重,字号,风格到负空间等等,设计师必须考量诸多视觉因素,在两种文化之间取得平衡。由于对西方文化不熟悉(就像西方设计师不熟悉东方文化一样),往往会出现排版错误而不自知的情况,从而有损设计的专业性。相似解决方案我们或许不会对所有的文化都了如指掌,但无论遇到的是中文还是西文,Leonidas教授在访谈中指出,我们不仅只关注字体,更要关心字体如何解决人们在真实生活中,遇到的沟通交流问题。在一次讲座上,Leonidas教授说,以前文本很少会出现两种语言共存的情况,但现在是越来越常见了。教授还举了个英文和韩文的双语文本案例,哪种语言占的篇幅较大,相对应的字体形态会不一样。以英文为主,辅以少量韩文的文本,这样的字重搭配比较和谐以韩文为主,辅以少量英文的文本,若沿用粗字体,读者的注意力就会被英文夺走GTi全球文字设计及应用高研班为了解决全球化背景下,国内设计师在设计中会遇到的中西文字混排问题,英国雷丁大学字体设计硕士课程班的负责人,国际字体设计协会主席 Gerry Leonidas 开设了GTi全球文字设计及应用高研班。如果你在工作中不知如何运用多语言文字进行设计,或者在教学中更好引导学生进行多语言文字混排实践,那么这堂课将会帮你尽情解答。部分资料来源:Gerry Leonidas报名链接: